相關鏈接:東風-41(DF-41,北約代號:CSS-X-10),是中國目前最先進的戰(zhàn)略核導彈系統(tǒng)之一。采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其載車能在公路進行機動。另一方面,該型導彈采用了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tǒng),這使得導彈的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
對于中國核力量的發(fā)展,西方總是投以各種猜疑的眼光。美媒的報道稱,二炮部隊2007年7月24日從山西岢嵐導彈基地向數(shù)千英里遠的西部沙漠發(fā)射新型導彈,這類飛行試驗往往會通過限制第一級火箭的工作時間來縮短射程,以確保導彈落入中國境內(nèi)。
東風41彈道導彈想象圖
該報道還說,中國一直聲稱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核力量用于反擊針對其領土的核襲擊。但由于裝備MIRV的洲際導彈是理想的"第一次核打擊"(打擊軍事目標)武器,"東風-41"不僅是中國第一種攜帶多彈頭的戰(zhàn)略導彈,而且也具備可靠的"第一次核打擊能力",這可能代表中國將改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
卡博說,未來二炮部隊只需要擁有32部可重新裝填的"東風-41"洲際導彈發(fā)射裝置,其攜帶的核彈頭就足以瞄準每一個人口超過5萬的美國城鎮(zhèn)。他宣稱,"如果中國最終制訂了這種針對美國城市打擊社會財富的戰(zhàn)略,而我們不建設用來抗擊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就意味著在亞洲增強核威懾力量的終結(jié)"。
美媒報道還說,"東風-41"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約1.4萬公里,從中國東部或北部發(fā)射,足以打擊美國全境。早在1992年就有美國學者提到"東風-41"項目的存在,但美國認為"過長的研發(fā)周期"導致解放軍放棄該項目,集中力量開發(fā)"東風-31"洲際導彈。美國軍事專家費舍爾說,事實證明五角大樓忽視了這種新導彈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