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典時期的任務
由于最新型號的“海豚”直升機的涵道尾槳已經(jīng)大改,葉片數(shù)和布局及翼型都已不是原來的設計狀態(tài),拉力、效率已全面提高,課題研究不能耽誤。而當時,正值非典期間。
為了得到一手資料,他不能停下腳步。到大學、到部隊、到民營直升機公司查詢國外資料和搜尋可參照的樣件,了解該翼型的技術特點。
由于直9引進的只是生產專利,對涵道尾槳的氣動計算,我國并沒有這方面的工程設計程序,他又結合在北航讀研究生的研究課題,開發(fā)了直升機尾槳的氣動計算程序;同時引進了先進的CFD數(shù)值分析軟件fluent,進行驗算校核,將新槳與原槳對比計算,最終開發(fā)了一種新翼型,用于設計該型號涵道尾槳。經(jīng)翼型吹風、氣動計算、尾槳效率明顯提高,升力增加10%,滿足了該型號直升機的使用要求。試飛完成后,飛行員表示,尾槳噪音明顯降低,操縱平穩(wěn),升力系統(tǒng)工作良好。尾槳改型成功了!

中國直升機尾槳氣動設計水平新起點
該型號涵道尾槳的設計成功,給我國直升機尾槳的氣動設計水平帶來了新的起點,公司的研發(fā)能力得到大幅的提高,CFD數(shù)值分析軟件與工程計算相結合的氣動設計方法,為我國直升機涵道尾槳進行氣動反設計和其他系列型號的研制打下了良好基礎。
該型號旋翼轂、涵道尾槳研制項目從申請立項到產品首飛共18個月時間,方案評審后,新的挑戰(zhàn)隨之而來:生產時間只有不到10個月。
面對困難,此時的魯金華已經(jīng)沉著了許多,時間是大問題,但只有萬事考慮在先,科學管理,就能按進度、節(jié)點要求完成型號任務。在申請立項過程中,他就提前編制了研制工作計劃,并考慮設計細節(jié)和供貨渠道,對國外產品,提早接觸,簽訂研制意向。由于進行了預先投入,所以該項目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對每一個設計細節(jié)他都認真分析,仔細校對,不允許有任何差錯。

在對該項目的星形件、夾板、尾槳葉三大復合材料部件結構設計中,他多方聯(lián)系,尋找國外的資料和可參照的樣件,提出了建設性改進方案,打破了法國原設計不能做任何改動的設計限制,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和壽命,高質量完成產品的型號設計工作。在試制現(xiàn)場,多次召開現(xiàn)場會議,解決技術問題,度過了許多不眠之夜,整個研制過程,星期天和節(jié)假日已經(jīng)不在出現(xiàn)在他的生活中。
該型號旋翼轂、涵道尾槳的成功研制,為我國直升機旋翼轂和尾槳系統(tǒng)在技術上獲得了突破性的進步。魯金華,這位直9直升機尾槳改型的設計師,后續(xù)相繼開展了直11、直19等多種型號旋翼轂和尾槳的研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