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鏈接
龔琳娜,貴州人,1999年以文化部“民歌狀元”稱號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yè)。2000年榮獲CCTV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專業(yè)組銀獎。2005年定居德國,在國際舞臺上演繹中國新藝術歌曲。曾受德國“TFF RUDOLSTADT”音樂節(jié)、芬蘭民族音樂節(jié)、法國世界音樂節(jié)、比利時歐羅巴藝術節(jié)等大型國際音樂節(jié)邀請舉辦數(shù)場獨唱音樂會。2009年,歌曲《忐忑》獲歐洲“聆聽世界音樂”最佳演唱大獎。2010年,《忐忑》風靡網(wǎng)絡,被奉為“神人神曲”。
要說現(xiàn)在網(wǎng)上最火的歌曲,非龔琳娜的《忐忑》莫屬。自從2010年第六屆新春音樂會上,這首“聽一萬遍也學不會”的“神曲”《忐忑》出爐,引來樂壇眾大腕紛紛膜拜。天后王菲稱這首歌激起了她“強烈的翻唱欲”,并仔細進行了“從一開始嘮嘮叨叨、疑神疑鬼,到后來瘋瘋癲癲,直至最后仰天長嘆、棄世登仙”的層次分析,終因難度太高而放棄。而杜汶澤和水木年華更是身體力行地錄制翻唱視頻傳到網(wǎng)上,以表達對“神曲”的“敬意”。記者獲悉,1月31日,龔琳娜將再次登上新春音樂會的舞臺,除《忐忑》外,她將攜她的“第二神曲”首登京城舞臺,有望創(chuàng)造一個新傳奇。
去年在回國演唱《忐忑》之前,女高音歌唱家龔琳娜和德國音樂家丈夫老鑼婚后一直在德國生活,并有了兩個兒子,他們在阿爾卑斯山腳下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當北京新春音樂會的總編導劉國超邀請她回國演出時,她猶豫了很久,“《忐忑》畢竟還是一首另類的作品,我相信會有很多的爭議,但劉國超的堅定給了我莫大的信心”。最終的演出很成功,龔琳娜表示自己唱得確實很過癮。對于今年第二次登上北京新春音樂會的舞臺,龔琳娜多了份期待感:“我不只唱一首歌,但一定都會超越《忐忑》,畢竟《忐忑》只代表了我有陽剛之氣,比較活力的一面,而我也想展示充滿柔情、韻味的一面。”
雖然龔琳娜的《忐忑》得到很多追捧,但質疑聲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多源于流派唱法之爭。龔琳娜明確地表示自己的唱法不屬于哪一派,她的新音樂作品既不洋也不土,更沒有套路。在她和老鑼的共同努力下,龔琳娜和她的小樂隊在舞臺上立體了起來,“聽我的歌不能光聽一個旋律,而要聽整體,同時我在唱歌的時候也要關注我的樂隊都在發(fā)生著什么。此外我的音色變化也很多,而老鑼的作曲是在傳統(tǒng)音樂的根基上進行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當被問及這種多唱腔混合的唱法從何而來時,龔琳娜笑言是源自老鑼對她進行的“封閉訓練”:“有一天老鑼把我關在屋子里,讓我練習將一句旋律用10種聲音唱出來,1個小時之內他回來檢查。我只好搜腸刮肚尋找不同的手段去表達,一會兒用銅錘花臉的聲音,一會兒是越劇花旦,一會兒又用京劇老旦,從此我就開竅了,而且覺得這樣的混合很有趣。”
作為常年旅居國外的歌唱家,龔琳娜一直致力于將音樂之夢帶到華人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她還有一個更為宏偉的計劃,與志同道合的歌者發(fā)起“聲音行動計劃”,一起來研究中國傳統(tǒng)的發(fā)聲技巧,這個活動的初步成果就是“聲靈”組合的出現(xiàn)。“聲靈”女子無伴奏合唱團由龔琳娜任團長,老鑼任音樂總監(jiān)。“聲靈”的成員來自全國不同的城市,都畢業(yè)于專業(yè)音樂院校,具有精湛的歌唱功底,也擁有各自獨立的舞臺。她們接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被賦予了完全不同的靈性。同時,她們都勇于追求本真的藝術,打破了專業(yè)技術的束縛,尋找到了鮮明的嗓音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