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門女將》是以山西地方傳統(tǒng)民族音樂、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絳州鼓樂為主要元素,演繹一個大眾耳熟能詳歷史故事。據(jù)曾參與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策劃與創(chuàng)作的導演肖向榮介紹,唱家譚晶的祖籍正是絳州,聽說家鄉(xiāng)推出這樣一部鼓樂大戲,一接到邀請二話沒說就答應了。剛從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成功出演歌劇《木蘭詩篇》回國她就第一時間就投身于《楊門女將》的排練中,令全劇組非常振奮。
據(jù)悉,《楊門女將》堪稱絕對的青春版,大部分演員都是90后,幾乎都來自新絳縣農村。在采訪中譚晶反復提及到家鄉(xiāng)的這些孩子們排練這個戲很不容易,農忙的時候還要回家干農活,長時間敲鼓手上都是厚厚的繭子,很讓人心疼,并拜托媒體朋友們多多關注一下這些孩子們。
“雖然我只是名文藝兵,但卻在舞臺上過足了“女將軍”的戲癮,感覺挺棒的。”從歌劇《木蘭詩篇》中的“花木蘭”到鼓樂劇《楊門女將》中的“穆桂英”,軍人譚晶用她至情至性的歌聲和可圈可點的表演為觀眾們詮釋了了兩個經典的巾幗英雄的形象,同時也用行動和努力完成了從單純歌唱演員到綜合性表演的提升。提及出演家鄉(xiāng)鼓樂劇《楊門女將》的感受,譚晶表示不管劇組需要她演什么唱什么都會義不容辭,只希望更多人關注這部戲,關注這些傳承著鼓樂文化的孩子們,將山西悠久的藝術精華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