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檳榔漲價而引發(fā)的一場“革命”,兩個性格迥異的旅行者被困在南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并因此相遇相識。如果是你,選擇六星級流行,還是當一個背包客?首先我很喜歡這部戲的設定。人生,殊途同歸。
久仰大名
我對臺灣的話劇是非常偏愛的。從早幾年李建常的《暗殺Q1…Go》開始,到李宗熹《Women,這一夜守歲》李建!督裉煸缟衔覀兓丶摇返,雖然數(shù)量寥寥無幾,卻都是我心頭大愛,念念不忘。對于久仰大名的賴聲川(微博)導演的《暗戀桃花源》《瘋狂電視臺》《寶島一村》《這一夜,Women說相聲》,卻是從未敢踏進劇場過。
作為一個剛剛旅游回來的人,看到這么一出戲還是挺應景的。不合時宜的咔嚓聲,永遠在排隊的照相景點,逃不脫的購物小店,連葷帶黃的旅游解說,難以下咽的團餐,天吶,這么想下來,簡直是噩夢。可是,你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出去走走的念頭。
賴聲川在這部戲里將國人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58°C面包房、下島咖啡,這些山寨的名字讓觀眾不禁會心一笑;在國外做了壞事便假裝成日本人而洋洋自得的小伎倆;辦理美國簽證時謙卑與驕傲矛盾的心情……國人那自私僥幸虛偽的小市民嘴臉呼之欲出。笑過之后,似乎能感受到一記響亮的耳光。
記憶猶新的幾個精彩的包袱都出在女服務員身上,“我們每天看世界新聞,讓我們感覺好像我們很了解世界”
“革命套餐和人民套餐,其實就是名字不一樣,只是給你們一種可以有選擇的感覺而已,比如民主和專制。其實民主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專制。”太精辟到讓人震驚。
賴聲川,果然名不虛傳。
遇見未知的自己
其實不知道為什么這部戲讓我想起了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無意中到達的小島,通過陌生人之間的對話而對人生、心靈、未來靜靜的進行思索。然后豁然開朗。重新回到各自的生活。繼續(xù)前行。
我想,習慣于行走在旅途中的人,或多或少都是出于對現(xiàn)狀的逃避吧。要不然風景再美麗,也抵御不得一個人游鄉(xiāng)在外的寂寞。有的人早早獲得解脫,有的人一直迷茫,在路上。
在不斷的旅行中,世界是變得越來越大呢還是越來越小?其實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在做同樣事,那就是,活著——成長、結婚、生孩子、撫育子女。世界很大,探索總無止境,有人停不下腳步,有人回望來時路,卻忽然只想回到熟悉的家。兩個漂泊已久的男人,在經(jīng)歷了一場“革命”之后,終于肯回去,回到在等待他們,愛他們的人的身邊。將這部戲變得好溫馨。很想輕輕的擁抱他們,說一句,歡迎回家。
做戲
一個舞臺,也就那么大,一個劇場,也就上千個座位,面對那些真金白銀買了票真誠而來的觀眾,在僅有的兩三個小時的時間里,你到底想讓他們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坐在電腦前想到這些,不寒而栗。
相比之下,我更喜歡真實的戲。不論年代背景、不論地域國情、不論世間萬物,只要它存在著,發(fā)生過,進行中,只要一部話劇里能有那么一丁點不是胡編亂造的東西在,便會很感謝。看多了小說、偶像劇、玄幻穿越武俠,現(xiàn)在的我更愿意踏踏實實的看點質樸簡單的東西。生活里偶爾需要不著邊際的夢幻和沒心沒肺的輕松愉悅,去逃離壓力瑣碎困窘和寂寞。但是更需要的是清醒的認知,任何藝術形式,都是我們去了解這個世界的窗口。
這也是我如此鐘愛臺灣話劇的原因。尋常生活里的一件小事、幾句對話,都能變成一出精彩的戲,自然的舒展在舞臺上。寶島人民與生俱來的幽默和自嘲,都恰如其分,直指心窩。
三大亮點一個缺憾
臺詞、演員、舞美,等于非常完美。
臺詞自不用多說,精華和包袱都集中在里面。作為即興創(chuàng)作,可見他們平時花費的功夫。
馮翊綱和屈中恒(微博)的表演信手拈來,水到渠成,流暢自然,看了心里很舒服。貫口說的很溜。北京的本土化改造也非常成功。隨機應變臨場發(fā)揮也夠機靈。
舞美是最讓我意外的一部分,實在太好看了。在燈光的映襯下,舞臺地面變成了碧藍的大海,好像眼前就有一座海上別墅、悠長的棧橋、蔚藍的天空、清新的海風,還有碩大的椰子樹。坐在二樓的欄桿邊,有種想跳下去的沖動。心都飛了。
唯一的缺憾:太長。早就聽說賴聲川的戲是淡淡的,沒什么波瀾,時間還很長,能多看一會,很值回票價。這也是我認為最有缺陷的地方?刂圃趦蓚小時以內絕對沒問題,不會影響到情節(jié)的敘述,還可以讓節(jié)奏更好一些。老實講中間有一小段我差點睡過去。完全是憑借意志力讓自己撐起精神來。
這一遭有笑聲有感動有困倦的旅途走下來,好像重新活了一回。
打分:85分
莫小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