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東大先生》終于開機了,這很可能是本山大叔的最后一個電視劇作品。在接受《成都商報》資深娛記彭志強獨家采訪時,本山大叔說得最多的還是他的徒弟們。為了徒弟們有好的出路,本山大叔動情地表示,“我會逐漸退居幕后,把徒弟們推上前臺”。對于央視春晚,本山大叔也表示真的不想再上,“除了自己覺得累,更想給年輕人多一些機會”。(7月29日 《成都商報》)
由于南北地域文化的差異,偏執(zhí)的湖南蠻子我,自小便對北方的小品和相聲近乎極端的排斥,再加之每年的除夕夜我都忙著和一幫狐朋狗友聚眾賭博,所以對本山大叔并不了解也沒有多少歡迎。這幾年到北京后忙里偷閑,一不小心就瞟了幾眼本山大叔的《馬大帥》和《劉老根》,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即使我依然偏執(zhí)地不愿承認本山大叔是個天才,起碼也不得不感嘆他確實是個人才,在垃圾劇橫行的中國電視劇市場,能把張一一之流“刺兒頭”潤物無聲帶進劇情的,也就非本山大叔等有限的倆仨人莫屬了。
本山大叔不再演電視劇,勿庸諱言,這將會是中國觀眾一個巨大的損失。但我們更應該驚喜地發(fā)現(xiàn),本山大叔的這一率先垂范,將會給年輕人更多展示自己的舞臺,將會有更多的“小本山”、“超本山”不斷涌現(xiàn),后浪推前浪。畢竟,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千年封建文化傳統(tǒng)的國度,曾幾何時,“年輕人”和“女性”的命運何其相似,都是一個受打擊受歧視的弱勢族群。“乳臭未干”,“論資排輩”的中國潛規(guī)則,曾熬死了多少年輕人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和不羈的青春?
當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四處張望苦苦掙扎眼巴巴找不到出路,當“唯年齡論”的老頭老太們還“占著茅坑不拉屎”,當時代的日新月異需要更多新鮮的血液,當中國的跨越式發(fā)展期待更多突破性的的創(chuàng)意和激情……我們有理由相信,本山大叔“把機會讓給年輕人”的責任感和歷史感,必將喚醒一個個“功成名就”者沉睡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