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也要曬后護理
不是皮膚被曬紅、曬痛、曬傷才需要曬后護理,為減少日曬產生的自由基對皮膚的影響,曬后護理是每天必做的工作。曬后,首先要多補充水分,多喝水,多吃水果,以及富含礦物質的食物維持人體血液的正常酸堿度;維他命A、C、E都是良好的抗氧化劑,能清除日曬后的有害自由基;此外,還要適量補充日曬后流失的膠原蛋白。
防曬指數(shù)不是越高越好
SPF是防曬系數(shù)一詞的英文縮寫,防曬系數(shù)的測量,是針對紫外線中的UVB而來。紫外線照射過多會導致癌癥。理論上說,擦了SPF15防曬油的皮膚,其曬傷時間是完全裸露的皮膚的15倍。但SPF值并非越高越好。防曬指數(shù)過高的防曬用品容易阻塞毛孔,造成肌膚過度的負擔,而且意味著添加了較多的防曬劑,對肌膚的刺激較大。也為了避免在防曬系數(shù)上的惡性競爭,中國政府規(guī)定防曬霜的SPF指數(shù)的上限為30,任何超出的產品僅能標注30+。
室內、陰天不需防曬?
紫外線是無處不在的。即便是陰天、白天、晚上,或者在室內和樹蔭底下,紫外線仍可以從沙灘、陸地、窗戶玻璃或四周物體進行折射,侵害肌膚。所以在室內和陰天也要選用SPF15,PA++的防曬產品。
化學性、物理性,選誰?
化學性防曬品又稱之為“紫外線吸收劑”,是有機化合物,一般劃分為UVA 或UVB 吸收劑,能夠將光源吸收掉,防止紫外線被吸入皮膚的內部。其優(yōu)點是即使直接涂抹在肌膚上也是無色透明的,感覺比較清爽,皮膚沒有負重感。而其最大的缺點是防曬時間短,適合油性及混合性肌膚使用。物理防曬劑通常由“紫外線散射劑”如二氧化鈦、氧化鋅等組成。物理性防曬劑的作用機理是當此種產品涂抹于肌膚上的時候,使紫外線呈物理性的反射和散射的作用,從而避免紫外線直接接觸皮膚。物理性的紫外線散射劑,只會對最表層的皮膚起作用,而不會深入皮膚的內部。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性質比較穩(wěn)定,作用時間長,安全性高,不會造成皮膚的依賴性。
墨鏡是防曬的明星道具
盡管有眼霜也能提供基礎的SPF值,但要保護眼睛不受紫外線傷害,墨鏡還是最好的選擇。 未經UV處理的太陽鏡,顏色多為黑色或深色,戴上以后由于光線變暗,瞳孔會自然擴大,更多的吸收紫外線。而顏色淺的普通太陽鏡又無法阻止紫外線照射。一定要選擇有UV防護功能的太陽鏡!由于紫外線會從太陽鏡的上下兩側照射進來,所以最好選擇遮蓋面較大的太陽鏡。
防曬品不是越貴越好
防曬化妝品濾隔紫外線的能力在于所含的防曬成分和含量,與價格高低并無絕對關系。一般說來,SPF值愈高,價格也愈高,加有保濕成分,具低敏感功效的防曬化妝品,價格也會較高。如果你的膚質尚可,并不一定要投資最昂貴的防曬產品。
別忘記PA指數(shù)
SPF是指防曬品產品預防UVB的指數(shù),UVB是促使皮膚變黑的紫外線。而促使皮膚曬傷和產生光老化的紫外線UVA對我們傷害才更大,它能穿透皮膚的真皮層,使皮膚老化松弛,產生細紋和皮膚癌。PA表示UVA照射后膚色變黑的時間延長倍數(shù)。其效果的程度用+表示三個不同階段。延長2~4倍時用PA+表示;延長4~8倍時用PA++表示;延長8倍以上時用PA+++表示。選購產品時要選擇同時含有SPF和PA值的產品。
防曬不能臨時抱佛腳
防曬產品跟一般的護膚用品一樣,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被肌膚吸收,防曬中的有效成分必須滲透至角質表層后,才能發(fā)揮長時間的保護效果。所以出門前10-20分鐘就應涂好防曬產品,千萬別等臨出門才想到涂防曬產品。每隔2小時,補涂一次防曬產品。
防曬產品不是越厚越有效
盡管,防曬產品產生作用需要一定的厚度,但不表示涂得越厚效果越好,過厚的防曬霜不但會增加肌膚負擔,還容易堵塞毛孔,引發(fā)痘痘等肌膚問題,一般而言均勻地覆蓋住肌膚表面就可以了。對于那些容易造成曬傷的部位,比如鼻尖、臉頰、肩膀和手臂等地方,可以適當?shù)卦黾佑昧。以面部為例,每次約2毫升用量即可達到理想防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