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3月16日文章,原題:崛起的中國是真正的競爭對手
中國像1890年時的美國,還是更像1980年時的日本?若像美國,那中國或許會成為下個世紀的頭號強國。若更像日本,那中國對美國霸主地位的挑戰(zhàn)最終可能轉瞬即逝。
上世紀80年代后期,美國“衰落論”不脛而走,日本的崛起令其忐忑不安,F(xiàn)在美國無疑又覺得衰落了,那種感受比起當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耶魯大學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所著的《大國的興衰》準確把握住上世紀80年代晚期的衰落心態(tài)。該書1988年出版時引起轟動。但僅過了一年,柏林墻倒塌,日本股市泡沫破裂。
如今,美國在金融和軍事上雙雙受困,而中國蒸蒸日上。這引發(fā)了一個問題:肯尼迪教授到底是否正確。
眼下,中國的崛起似乎勢不可擋,就如當初的日本。但許多分析家認為中國經濟正出現(xiàn)日本式的泡沫,或許也將破裂。預測“中國世紀”到來的那些人最終無地自容、大感意外。
其實從某些方面來說,比起當年的日本,中國似乎更難以匹敵美國。日本是個富裕的發(fā)達國家,有穩(wěn)定的政治體制。而中國在許多方面仍是個發(fā)展中國家,就像其領導人一再強調的那樣。但在其他更重要的方面,中國對美國霸主地位的挑戰(zhàn)要嚴重得多。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人口。美國人口是日本的兩倍多,但不及中國的1/4。日本也是個民主國家,是美國的盟友。相比之下,中國是一個地緣政治對手。倘若中國持續(xù)快速增長,有朝一日經濟規(guī)模必然大于美國———這個進程無疑會改變全球的力量對比。
現(xiàn)在的一大問題是:中國經濟的繁榮能持續(xù)多久?就這點而言,今日中國與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之間異大于同。中國要比那時的日本窮很多,人口多很多,因而中國在國內發(fā)展和經濟增長方面可能還有巨大空間。
中國大力投資建設基礎設施,但它有這個需求。即便經歷動蕩、泡沫破裂及偶爾的衰退,中國的實力也是明擺著的,趕上其他大國也在意料之中。事實上,中國或許跟日本相似,但更像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
如果再經歷20年的快速增長,中國可能在本世紀20年代某個時候接過“世界最大經濟體”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