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公司因被曝要求員工日均工作時長不低于11.5小時陷入輿論漩渦。據多名員工在社交平臺爆料,未達標的員工需提交書面說明,工時排名靠后者可能面臨約談、績效扣減甚至勸退。這一管理措施引發(fā)公眾對互聯網企業(yè)“內卷化”工作模式的激烈討論,而小米官方至今未對此作出正式回應。
多名小米員工向媒體證實,公司通過非書面形式對工時提出嚴苛要求。手機部門某員工透露,不同部門標準差異顯著:部分組別日均要求低至10.5小時,而高壓部門甚至需達到14-15小時。上海員工描述典型日程為“早9點至晚8點半”,江蘇員工雖日均工作12小時仍因排名靠后被約談。值得注意的是,外包員工若每日不滿11小時,可能直接被解雇。
請假制度進一步加劇工時壓力。員工指出,即便每月僅請假一天,日均工時也會跌破8小時紅線,必須通過額外加班補足缺口。這種機制導致員工難以平衡工作與生活,有受訪者表示“請假反而需要更多加班償還工時”。北京某員工透露,工時數據已直接掛鉤績效考核,持續(xù)不達標者可能被列入淘汰名單。這種將工作時長與職業(yè)發(fā)展綁定的做法,被質疑變相強制加班。
追溯小米工時管理制度,其實施歷史可追溯至兩年前,但近期才因社交平臺爆料引發(fā)廣泛關注。值得玩味的是,該公司《供應商社會責任行為準則》明確規(guī)定“每周總工時不超過60小時”,但對自身員工卻采取更高標準。這種內外差異引發(fā)公眾對企業(yè)社會責任履行度的質疑。
從法律層面審視,小米工時要求已明顯突破《勞動法》紅線。我國法律規(guī)定每日工時上限為8小時,特殊情況下加班不得超3小時,而小米常規(guī)要求已超法定標準3.5小時。勞動法專家指出,即便按綜合工時制計算,該制度也涉嫌違法,員工有權主張加班費或向勞動監(jiān)察部門投訴。
耐人尋味的是,小米創(chuàng)始人雷軍同期以4400億元身家登頂中國首富,其財富增長與員工高強度工作形成鮮明對比。2024年財報顯示,小米營收同比增長35%至3659億元,凈利潤增幅達41.3%。雷軍公開強調“克制貪婪”的經營理念,但輿論質疑利潤增長部分建立在員工超時勞動之上。
歷史資料顯示,小米的加班文化可追溯至創(chuàng)業(yè)初期。2010年代推行的“996工作制”雖未明文規(guī)定,卻成為業(yè)內效仿對象。如今“日均11.5小時”要求,被指是“內卷化”的升級版本。有離職員工控訴,企業(yè)福利如食堂夜宵逐步取消,但加班強度有增無減。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汽車工廠同樣采取高強度工作模式。2024年招聘信息顯示,工人需每日工作10-11小時,實行兩班倒制度。盡管提供萬元月薪和13薪待遇,但“上六休一”的安排仍引發(fā)對制造業(yè)勞動條件的討論。這種跨業(yè)務線的工時管理模式,折射出企業(yè)整體文化取向。
社會學者指出,該事件反映互聯網行業(yè)“偽奮斗”文化的蔓延。當“工作時長=工作價值”的扭曲價值觀成為潛規(guī)則,不僅損害員工身心健康,更可能引發(fā)人才流失和創(chuàng)新力衰竭。公眾期待監(jiān)管部門介入調查,推動企業(yè)建立合法合規(guī)、尊重勞動者權益的管理體系。
截至發(fā)稿,小米尚未就工時爭議作出官方解釋。這場風波如何收場,既考驗企業(yè)的管理智慧,也將為互聯網行業(yè)勞動權益保護樹立重要參照。在效率與人性化之間尋找平衡點,或許才是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真正密碼。
BAT三巨頭:互聯網相關技術服務于實體經濟是大勢 近日,馬云、馬化騰已相繼發(fā)表公開信,分別指向新制造和產業(yè)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而李彥宏也發(fā)表觀點互聯網思維已經過時了,BAT三巨頭不約而同地棄網向實。 相關信息顯示,BAT棄網向實,最看重的依然是技術的第一推動作用。10月23日,馬...【詳細】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