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法院公布的一起消費者權益保護典型案例引發(fā)廣泛關注。年近七旬的謝某因在一年內花費超百萬元購買私教課,退費遭拒后訴至法院,最終獲判退還大部分費用。這一案件不僅揭露了老年人消費市場的亂象,也為規(guī)范行業(yè)提供了司法范本。
事件始末:百萬元課程背后的爭議
謝某與某運動公司簽訂了28份《私教協(xié)議》,內容涵蓋拳擊、普拉提等高強度課程。然而,課程實際執(zhí)行中,公司多次在同一時段重復扣費,甚至在謝某因身體不適提出退費時,以“合同約定”為由拒絕。法院審理發(fā)現(xiàn),課程設置與上課頻率明顯超出老年人身體承受能力,且扣費方式違背常理,最終判決解除合同并退還未履行費用。
法律依據:合同人身性與格式條款限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合同需基于雙方真實意愿訂立,若存在顯失公平或欺詐情形,消費者可主張撤銷。本案中,法院認定合同具有“顯著人身性”,經營者未充分考慮老年人健康需求,誘導性營銷導致合同基礎喪失。此外,格式條款若未明確提示消費者,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類似案例頻發(fā):退費難成行業(yè)頑疾
類似糾紛并非個例。北京王女士花費3萬元購買私教課后,因教練訓練方式不當導致身體不適,退費時卻被以“課程過期”為由拒絕。經法院調解,健身房需退還扣除違約金后的剩余費用。上海周女士則因指定教練離職,要求退還43萬元課程費遭拒,最終僅協(xié)商部分退款。這些案例暴露出私教行業(yè)合同條款模糊、退費機制缺失等問題。
退費流程困境:消費者維權成本高
根據相關規(guī)定,消費者有權在未接受服務前要求退費,但實際操作中常遇阻礙。例如,長沙劉同學因減肥效果不理想要求退課,健身房以“已投訴”為由強硬拒絕;成都龍女士因課程轉讓困難,被迫接受折價損失。律師指出,消費者需保留合同、付款憑證等證據,必要時通過訴訟或第三方平臺(如旦旦轉課網)轉讓課程。
法院判決導向:傾斜保護弱勢群體
廣州法院在此案中明確,經營者不得利用信息不對稱損害老年消費者權益。判決不僅支持謝某解除合同,還要求退還重復扣費部分,強調“常理”應優(yōu)先于不合理的合同條款。類似地,浙江紹興一健身房因擅自更換教練被判退費,法院認為服務信賴關系已破裂。
行業(yè)反思:規(guī)范課程設置與營銷行為
專家指出,私教課程應根據消費者年齡、健康狀況量身定制,避免過度推銷。例如,謝某的拳擊課程顯然不適合七旬老人,經營者卻未履行風險提示義務。此外,誘導消費者通過網貸購課、虛假承諾效果等行為,可能構成欺詐。
社會影響:守護老年人消費安全感
隨著老年人“觸網”需求增加,針對該群體的營銷陷阱頻發(fā),如“零元剪輯課”詐騙涉案金額超億元。廣州此案的判決釋放出強烈信號:司法將加大對誘導性消費的打擊力度,同時呼吁老年人增強理性消費意識。
消費者建議:如何避免退費糾紛
一是選擇正規(guī)機構,核實教練資質;二是簽訂合同時明確退費條件、扣費規(guī)則;三是避免一次性購買過多課程。若遇糾紛,可向消協(xié)投訴或尋求法律援助。例如,濟南宋先生在健身房轉讓后成功退費,得益于律師對“情勢變更”條款的援引。
監(jiān)管部門與平臺責任
業(yè)內人士呼吁,網絡平臺應加強課程類廣告審核,防止虛假宣傳;市場監(jiān)管部門需定期抽查合同條款,對違規(guī)機構公示處罰。例如,北京、浙江等地已通過典型案例發(fā)布,強化行業(yè)警示。
結語:權益保護需多方合力
謝某的勝訴為老年消費者維權注入信心,但根治行業(yè)亂象仍需企業(yè)自律、監(jiān)管跟進與司法保障。只有構建健康的市場環(huán)境,才能真正確保消費者的獲得感與安全感。
四川省政府18日通知顯示四川藏區(qū)全部脫貧 四川省政府18日發(fā)布通知,批準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壤塘縣、阿壩縣,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爐霍縣、色達縣等16個藏區(qū)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加上此前已經退出貧困序列的16個藏區(qū)縣,至此,四川藏區(qū)實現(xiàn)全域脫貧摘帽。 四川藏區(qū)是我國...【詳細】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