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0日,“藝考”考生在濟南舜耕會展中心展覽大廳參加考試。新華社記者 范長國攝
網(wǎng)友實拍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現(xiàn)場 網(wǎng)友 水上行風 提供
美術考生銳減四成
山東。玻埃埃鼓晁囆g類考生藝術專業(yè)考試5日正式拉開帷幕。當天,山東省部分藝術院校將考場搬進了2萬余平方米的濟南市舜耕國際會展中心,當天,8000多名美術類專業(yè)考生在那里同場競技。
一提起藝考,全國看山東。1999年教育部開始大幅度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guī)模,山東藝術高考規(guī)模短短幾年時間由不足2萬人發(fā)展為高峰期接近17萬。然而這種火爆的情況在今年發(fā)生了變化,山東省部分高校的招生部門負責人透漏,根據(jù)掌握的情況,今年山東省藝考報名總人數(shù)約9萬人,與去年的16萬人相比大幅度減少。其中美術類考生只有5.4萬人,較去年的9.05萬人減少3.65萬,降幅達40%以上。
“今年參加考試的人數(shù)確實比往年少了,我是第二年參加美術高考,僅從我們學校的情況來看,文理加起來總共70來人,比去年少了1/3。”來自淄博某高中的于佩新告訴記者。而來自青島十六中的尹秋雯告訴記者他們學校學美術的人總共不到40個。
2009年2月8日,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服裝表演系的形體專業(yè)測試中,209名考生身穿泳裝在T臺上展示形體美,秀出才藝,同臺競爭40個入學名額。中新社發(fā) 王鋒鋒 攝
事實上,山東藝考報名人數(shù)在2008年就出現(xiàn)了首次負增長,而今年下降的幅度更是前所未有。此前,山東藝考一直處于“升溫”狀態(tài),2002年為3.2萬人,2003年達到5.6萬人,2004年猛增至9.3萬人,2005年為14.6萬人,2006年報考人數(shù)超過16萬,2007年達到最高的16.9萬人,2008年藝考報名人數(shù)開始減少,為16.1萬人。
在濟南某藝術高校從事美術教學工作的吳然表示,今年美術類全省統(tǒng)考政策發(fā)布后,加大了一些“半路出家”考美術的學生拿到合格證的難度;而且隨著文化課成績分數(shù)的不斷提高,想考上比較理想的學校并沒有以前那么容易;同時由于學美術的費用也比較高,一般的美術班一個月的費用在1000元到2000元,這還不包括購買紙張、顏料、畫筆等其他費用,對于一般家庭來說,壓力也比較大。因此,很多家長考慮到自己孩子自身的特點,以及培養(yǎng)成本的問題,都放棄了讓孩子走這條路的想法。
藝考熱真降溫了嗎?
2009年2月11日,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考生在查看復試名單。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2009年2月1日,考生在報名現(xiàn)場準備報名材料。當日,北京電影學院2009年招生正式啟動,文學系、攝影系、美術系、攝影學院、表演學院等五個院系開始接受報名。新華社發(fā)(卓恩森 攝)
不僅山東藝考人數(shù)減少,近兩年來,全國其他省市也出現(xiàn)了這一趨勢。然而藝考人數(shù)減少,真的代表著藝考熱降溫了嗎?
記者在山東省報名點看到,現(xiàn)場仍然是一片繁榮的景象,很多家長和學生馬不停蹄地在一個又一個報名點穿梭,咨詢,填表,交費。其中的很多考生來之前并沒有跟自己的父母和老師做充分地溝通,也沒有對自己的實際水平進行很好的評估,甚至很多學生對即將報考的學校一無所知,他們就這樣興沖沖地,抱著一種試試看的態(tài)度就來報名了。
在濟南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省外高校集中報名點,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像是無頭蒼蠅一樣地來回轉。他們很多并不了解自己已經(jīng)報考學校的情況,甚至在填寫報名表時才臨時決定要報的專業(yè)。很多家長和考生都抱著一種“有棗沒棗,先打一竿”再說的想法前來報名的。
在西南地區(qū)某大學報名點,有兩父女正在咨詢這所學校新聞傳媒學院的情況。讓人奇怪的是,他們并不知道這所大學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該學校的這個專業(yè)實力如何,甚至也不知道孩子到底要考播音主持還是廣播電視電視編導,不過最后還是報了名,套用這個考生家長的一句話,“不就多交兩百塊錢報名費嗎,咱試試呀,沒準就行了呢。就一場面試,一錘子買賣,不行就算了,反正還有很多其他學?梢詧。”
2009年2月11日,報考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考生在查看復試名單。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記者在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報名點看到,播音主持專業(yè)很受追捧,該學校招生辦副主任黃建江老師表示,這類專業(yè)門檻相對較低,所以不管什么水平的考生都想試一把,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美術統(tǒng)考未過關,轉專業(yè)報電視編導或是播音主持專業(yè)的,至少有一半的考生很盲目。他說,這種現(xiàn)象可以理解,但是也要提醒考生不要過于盲目,雖然門檻低,但也有一定的專業(yè)要求,還是要靠實力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