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80后”們正在以自己的行動和表現(xiàn),亮出自己時代的“名片”,向社會展示他們是值得信任的一代。在上海特奧會、北京奧運會、汶川地震等事件中表現(xiàn)出的堅韌力量和博愛的胸懷讓公眾意識到“80后”已不再是一群嬌氣的孩子,而是未來社會的肩膀,對“80后”的主流評價逐漸發(fā)生積極轉(zhuǎn)變。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華東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張青說,“正因為我們成長在一個新的時代,是自己摸索著長大的,所以‘80后’大多都有自己的想法,思想比較獨立,只要自己心里有一條底線守著,不管別人怎么說,行動永遠比爭辯重要。”
“‘80后’在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時,不太會顧及他人的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情也相對單薄一些,競爭意識要強于互助意識”,徐默凡在總結(jié)‘80后’的特點時說,“但‘80后’的社會化程度高,接觸社會比較早,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適應性都比我們70年代出生的人強,也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很大的包容度。”
顧曉鳴也并不贊同對“80后”的不信任,“‘80后’成長在一個全新的時代,但‘80后’的家長卻是50、60年代生人。‘80后’就在這樣新舊交雜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一方面有改革開拓的精神,但同時又受到父輩們安于現(xiàn)狀等一些舊觀念的影響。所以這代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奮斗和被社會認可。”顧教授用“80后”的口吻感慨到,“成長在80年代,也不容易,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理解。”
“80后”看似有點個性,有點憤世嫉俗,堅持“不管別人怎么說地走自己的路”的“80后”們?nèi)匀粺釔鬯麄兩畹哪甏?
正像出生在“80后”的姜宇說:“工作是很辛苦,但生活也很豐富多彩,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出生在80年代的我們還是很幸運。”張青也表示:“雖然有時會覺得有些壓抑,體會到競爭的壓力,難免會產(chǎn)生一些生不逢時的感覺,但不得不承認‘80后’成長的年代仍是一個好的時代,總的來說生活還是很充實幸福的,可以通過自己的奮斗來改變?nèi)松母杏X也很好。”
正在為了生活和未來奮斗著的“80后”們,成長在新時代、奮斗在新時代,享受到了以前幾代人沒有享受過的優(yōu)越生活,也同樣面對著過去不曾出現(xiàn)過的新問題和新困境。“80后”偶爾會發(fā)牢騷,但這并不表示他們懼怕困難、不能承擔壓力,也許特立獨行的“80后”心里比誰都清楚:“郁悶了,不妨調(diào)侃一下,然后繼續(xù)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