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后一批“80后”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禮,自此意味著“80后”已經集體進入了后青春期時代,成長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和“倒金字塔”式家庭結構中的一代人開始陸續(xù)走出象牙塔,進入社會。然而,面對前所未有的巨大就業(yè)壓力、跌宕起伏的經濟形勢,“80后”將如何尋找自身的位置?
關于一條網(wǎng)絡帖子的歡樂與憂愁
“初從文,廿六乃成,負債十萬。覓生計,十年無休,披星戴月秉燭達旦,蓄十萬。不足購房,遂投股市,翌年縮至萬余,抑郁成疾。醫(yī)保曰:不符大病之條例,拒賠。乃傾其所有入院一周,無藥治愈。友憐之,賒三鹿一包,沖而飲,卒。”
這便是目前網(wǎng)絡大熱的《史記·80后通史》“惡搞”文言熱貼。“非常好笑,具有創(chuàng)意,但笑聲背后還是我們這代人的許多憂愁和困惑。”80后出生的嚴超弘說。
對于此種調侃文字,除了博得一笑之外,多數(shù)“80后”都覺得寫得有點實在,大多是“看過且過”,一笑了之的態(tài)度,“前面的部分寫的很現(xiàn)實,反映了我們很多的困撓,后面就比較搞笑” 復旦大學學生小逸笑談,“我們這代人生活壓力大,競爭壓力大,我自己也很迷茫,但也不是只有我一個‘80后’,數(shù)以千萬計的兄弟姐妹和我共同命運,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對絕大多數(shù)還在大學校園中的“80后”而言,從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高考中突圍之后,下一個難關就是就業(yè),“一畢業(yè)即失業(yè)”是最為困擾的問題。
而已經工作的“80后”困惑也不少,“雖然已經找到了工作,但對未來的職業(yè)走向和發(fā)展還是感到很困惑、很沒把握”,在銀行工作了三年的姜宇無奈地說,“‘80后’那個帖子的確部分反映了我們的苦惱,關注點都是我們現(xiàn)在最關心的。比如‘微薄’的工資都覺得不太夠生活,更不要說買房、買車了,以前買的基金、股票都被套牢,工作的壓力又很大。”
唱著“我的未來不是夢”長大的“80后”一代在未來變成最急需面對和抉擇的現(xiàn)實存在時,曾經的堅定和憧憬被對現(xiàn)實的不解和擔憂所沖擊,怎樣越過橫亙在人生路上的一道道坎,成為“80后”面臨的難題。而90后在2008年高考中已然登場,讓“80后”在“彷徨”之余又多了一些“朝花夕拾”式的懷舊,于是博客、個人空間、論壇都成為了“80后”感懷的天地和宣泄的空間。
“80后”式自我調侃,有創(chuàng)意的宣泄?
“80后”是“學電腦從娃娃抓起”的第一代,親身經歷了計算機從286到奔騰處理器的飛躍。“80后”很早接觸網(wǎng)絡、最早運用網(wǎng)絡、也最離不開網(wǎng)絡,童年時代的用筆寫日記現(xiàn)在已經變成了用鍵盤敲日記。
“絕大多數(shù)的‘80后’都有自己的博客和空間,也經常逛逛論壇。”剛剛參加工作的“80后”陳曦告訴記者,“‘80后’一般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一起長大,有時候有了感慨和一些情緒也不習慣和父母交流,索性用文字表達出來反而比較流暢,一方面是宣泄,一方面也可以說給懂的人聽得到理解和認同。”
長大的“80后”面對的困惑和迷茫是必經的人生階段,但這并不是“80后”一代獨有的情緒,只是互聯(lián)網(wǎng)成了時代最鮮明的表達方式。
“事實上,每個年代都有其困境,其他年代出生的人也都有時代的逆境要面對。過去媒體不發(fā)達,但仍有口耳相傳的順口溜和手抄詩歌,卻很少出現(xiàn)這樣‘牢騷式’的文字。”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覺得人生的困境很正常,七十年代生人覺得可以扛過去,而‘80后’就需要宣泄,而且他們的特點是喜歡使用和他們共同成長起來的互聯(lián)網(wǎng)。”
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顧曉鳴認為,“80后”成長在改革開放真正開始的年代,他們的處境沒有 “前車之鑒”可以比較,雖然沒有遭遇“吃不飽”、“穿不暖”的生存困境,但也會遇到過去沒有發(fā)生過的新問題,“80后”對自己的迷;蚶Щ蟀l(fā)發(fā)牢騷,也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同時,“80后”的牢騷表達也不乏文字創(chuàng)意,應該樂觀地來看待,這種自我調侃實則顯示了他們對生存環(huán)境和自身處境的某種自覺,這是一種進步,關鍵是要將這樣的表達創(chuàng)意轉化到人生的創(chuàng)意上,“80后”只要能把自己的困惑和迷茫想通了,就會有所成就。
但顧教授也提醒“80后”們,“可以發(fā)牢騷,但也不能沉溺在講點小俏皮話上,畢竟人生不是游戲,而‘80后’們在轉眼之間也已經沒有什么‘好玩’的、‘可玩’的,更不能再‘裝嫩’了,牢騷可以看作是童言無忌,但已經踩在青春尾巴上的‘80后’,若還繼續(xù)游戲人生,青春就真的不著痕跡地溜走了。”
特立獨行“80后”,值得相信的一代
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在改革開放背景下和中國一起迅速成長起來的“80后”,一度曾被質疑是“草莓”一代——看上去很美卻很不堅強,甚至還被少數(shù)人擔心成為“沒責任心的一代”、“自私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