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槿惠開來華閱兵條件:提出一要求
韓國:樸槿惠訪華是艱難決定 或提中日韓三國會談
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15日在光復70周年致賀詞中對“安倍談話”表示:“的確有不少令人遺憾的部分。”但樸槿惠還表示:“我們關注的是,日本向國際社會明確表明,歷屆內閣的上述歷史認識不會動搖。”
樸槿惠接著說:“日本政府應該以一貫而具有誠意的行動,履行繼承日本歷屆內閣歷史觀的承諾。”“尤其是我希望日軍慰安婦受害人問題盡快得到解決。”
韓國外交界認為,樸槿惠的對日信息比預料的更冷靜。政府的應對之所以冷靜,是因為韓國政府認為,在安倍執(zhí)政期間通過韓日雙方談判解決問題可能沒有效果。韓國政府消息人士16日稱:“全世界都知道安倍談話有詭計”,“若我們失去冷靜,吵鬧的話,就會中安倍的圈套。”
據悉,政府將外交力量集中在今年內召開韓國擔任主席國的韓中日三國首腦會談。2008年開始的韓中日三國首腦會談因為過去歷史、領土糾紛等原因2012年5月以來未能舉行。
圖為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
重視改善中日關系的日本積極推進舉行會談,但中國持保留態(tài)度。韓國政府的核心人士表示:“下月總統(tǒng)訪問中國時,向中方提出三國首腦會談問題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若韓國主導重啟三國會談,這可能成為韓國外交的“籌碼”。韓國可以牽制“中日關系得到改善,韓日關系會自動改善”的安倍政府的“輕視韓國外交”。
不僅如此,這也符合美國的立場。美國認為,為了東北亞地區(qū)的穩(wěn)定和韓日關系的改善,應召開三國會談。
外交消息人士稱:“若樸槿惠訪問中國,就是下了艱難的決定。因此,中方也要考慮相應的‘回禮’。”“除了三國會談之外,韓國還應準備強有力的對朝信息等日本只能跟隨的議題。”
樸槿惠的歷史性考驗與中韓關系轉型
韓國出訪中國參加中國大閱兵從某種層面上可以解讀為“棄美投中”
近日,關于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是否應出席9月3日中國抗戰(zhàn)紀念活動,在中韓美日等國被炒得沸沸揚揚,受到輿論、學界和政府的高度關注。這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韓國的難題呢?這樣的難題有解嗎?
很難找到樸槿惠不應該來華參加9·3紀念活動桌面上的理由,卻很容易找到許多的正當理由說明樸槿惠應該來華參加此次活動,筆者試圖分析假如樸槿惠不來華參加紀念活動,將意味著什么,進而說明為什么樸槿惠是韓國歷史上最糾結的總統(tǒng)。
眾所周知,在二戰(zhàn)期間,中韓兩國是遭受日本侵害最深且并肩戰(zhàn)斗的國家,中國還是韓國抗日斗爭的根據地和韓國臨時政府的流亡地,戰(zhàn)后在要求日本正視侵略歷史的問題上顯然有更多共同的語言,不正視侵略歷史的日本右翼政客也明顯感受到來自中韓兩國的呼聲和壓力。在此背景下,在中國隆重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的歷史性時刻,受邀的樸槿惠總統(tǒng)理應前來參加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