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邀請安倍訪華,是中方主動為之。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答記者問的話是此論的直接依據(jù)。楊潔篪在日本正舉行安保相關法案表決的情況下與谷內(nèi)正太郎舉行雙邊正式會談,協(xié)商安倍訪華方案,并向日方提出會談三條件,是依據(jù)之二。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7月23日對記者說,中國邀請安倍9月3日訪華并參加紀念活動,是中華民族以德報怨的氣量,說明中國愿意不再視日本為敵人,是為依據(jù)之三。王毅表態(tài)從未聽說安倍訪華一事,可以認為是中國為避免陷入被動和尷尬不得已的自我圓場之舉。(此前我有專文對此進行論述,見《邀安倍訪華,中國勢成騎虎》)
第二,王毅的話也意味著中日圍繞安倍訪華進行的桌面下的磋商出現(xiàn)了問題,雙方未就安倍訪華的條件達成一致。日本不愿意在西方總體抵制的前提下,向中方作出重要讓步,實現(xiàn)安倍訪華。由是之故,日方故意向外透露信息,表明首相無意訪華,以此試探中方反應,王毅的話無疑是自我矛盾的,可以說正中日本下懷。日本意識到,在中國作為主場舉辦抗戰(zhàn)紀念相關活動、中方主動邀請日本首相訪問的背景下,中日首腦會談的取消,對中國是不利的。

王毅會見日本外長岸田文雄
從日本政權角度看,安保相關法案和日美安保同盟、TPP一樣,是安倍內(nèi)閣的外交核心利益之一,事關其整體外交戰(zhàn)略,因此其全力以赴推動其在年內(nèi)通過,肯定是其優(yōu)先目標。事實上,近日TPP談判未能達成協(xié)議,也促使安倍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這些事務上。相比較而言,緩和對華關系并非急務。

9月3號中國將舉辦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大閱兵
第三,安倍晉三為推動安保相關法案在國會參議院順利通過,已不再回避日中在安全領域的敵對關系,公開指出中方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危及日本的安全利益。挑明這些,也就意味著安倍將訪華和日中首腦會談放在了次要位置上。同時,也令中方繼續(xù)接受安倍訪華失去相應的氛圍。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王毅說從未聽說過安倍訪華這回事,也就說明,中方經(jīng)內(nèi)部研判后,已經(jīng)暫時關閉了中日會談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