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應普京之邀參加勝利日之時,兩國首腦曾舉行會晤,在會晤期間簽署了一系列協(xié)議,包括在遠程寬體客機和重型直升機制造、高鐵和核能領域的合作,還可能包括西線俄羅斯天然氣對華出口和合作建設亞馬爾液化天然氣廠項目。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即便如此,中國真能幫助俄羅斯走出困境?答案不確定。原因在于,即便去年中俄曾經簽署30年的天然氣供應大單,但歐盟依然是俄羅斯天然氣最大的買家,進入歐盟和美國制裁名單的俄羅斯各國有銀行希望其歐洲分支機構能夠吸收到美歐銀行的貸款。與此同時,俄羅斯與傳統(tǒng)伙伴的經貿聯(lián)系卻在收窄。今年第一年度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公司首次輸給挪威公司,失去了歐洲天然氣第一供應商的位置。
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發(fā)和部署同樣屬于無稽之談,目前部署的是“白楊”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巨額資金都用在基礎設施和購買機動發(fā)射裝置上,美國現(xiàn)在依舊是上世紀70年代研發(fā)生產的使用固定經發(fā)射的“民兵”洲際彈道導彈。

點擊圖片進入下—頁 俄羅斯本來可以完成2020年之前需投資20萬億盧布的軍隊現(xiàn)代化項目,但是因為對烏克蘭內政的軍事干預,導致西方國家對其進行經濟、技術和財政制裁,這些都給俄羅斯造成了非常嚴重甚至無法想象的后果,特別是給軍工部門帶來了嚴重的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