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暫為估算數(shù)據(jù):空重:16噸;最大起飛重量:36噸;武器裝載能力:10噸;機身長:21米;翼展:13米;最大飛行速度:2.2馬赫;巡航速度:1.6馬赫;最大飛行高度:20000米;航程:4500公里(帶倆副油箱);作戰(zhàn)半徑:1500千米;主要武器:霹靂21組合動力空空導彈,霹靂12激 光 制導導彈,霹靂10雷達制導導彈,霹靂8紅外制導導彈,多用途精確制導武器,自由落體炸彈等;飛行員:1人;最大過載:10G;雷達反射面積:0.05平方米;紅外信號強度:預計和F-35相當。
目前屬于驗證階段,量產(chǎn)服役主要取決于發(fā)動機的研制進度,預計2018年左右量產(chǎn)進入空軍服役。

準備降落的運20
運-20采用常規(guī)布局,整體外形顯得短粗,機翼為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后掠角 約為24°(但沒有美國C-17A那樣的翼梢小翼)運-20采用的超臨界翼型,能提高機翼的臨界馬赫數(shù),從而提髙巡航速度。不僅如此,超臨界翼型還能減輕飛機結(jié)構(gòu)重量。
但超臨界翼型上表面平坦,在減緩氣流加速的同時,也會減小升力,為此, 運-20采用了前緣縫翼及外吹式襟翼系 統(tǒng)等增升裝置。運-20的T形高置垂尾、上單翼、中等后掠角大展弦比機翼、翼下吊裝4臺發(fā)動機(渦扇、渦槳或槳扇)、后機身開大艙門、前三點多輪多支柱起落架等設計特點,都是現(xiàn)代大型運輸機普遍具 有的,不僅“伊爾”-76、C-17A如此,日本 的C-2、歐洲的A-400M等也是如此,所以也談不上“山寨”。

網(wǎng)上流傳的神秘直20
盡管直-20整體外形與“黑鷹”相似,但在細節(jié)上仍有很多區(qū)別。如,直-20的主旋翼是5葉槳而“黑鷹”是4葉槳,此外,直-20的十宇形4葉尾槳沒有像“黑鷹”那樣采用向左傾斜撕的設計,機身與尾梁之間有明顯過渡,這很可能是為了增加機艙內(nèi)部空間;尾輪比“黑鷹”更加靠后,幾乎接近尾梁末端,這樣的好處是能減小牽引時的顛簸。
此外,直-20的渦軸發(fā)動機、飛行控制系統(tǒng)、機載航電系統(tǒng)等也與“黑鷹”不同。筆者認為,直-20在設計上也許參考了“黑鷹”,但兩者之間的諸多不同反映出中國在設計時更多地考慮到中國軍隊的實際需要,并且深深融人了自身數(shù)十年來直升機發(fā)展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