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從俄羅斯引進300毫米遠程火箭炮技術(shù)時,俄羅斯賣給中國軍隊的樣品彈價格約14萬美元一枚,那時候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大約1美元兌換9元人民幣,后期雖有降價,但折合人民幣不會低于100萬元一枚。這還是普通的配備雙用途子母彈戰(zhàn)斗部的價格,如果是巡飛彈或末敏彈等特種彈藥,價格還要翻幾番。
日前,解放軍報登載了一則新聞,文中描述某彈藥基地倉庫起運的新型彈藥,該彈藥的儲存運輸箱每箱長7米、重量2噸、價值150萬元。查遍陸軍現(xiàn)役彈藥,符合此描述的只有300毫米火箭炮。
國產(chǎn)和俄羅斯生產(chǎn)的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的70公里9М55К火箭彈,彈長7.3米,全備彈重量840公斤,每個包裝箱容納2枚火箭彈,火箭彈+包裝儲運箱重量正好2噸。那么可以確認,國產(chǎn)300毫米遠程火箭彈的單價為75萬元。

PHL-03式300毫米遠程多管火箭炮
這樣計算,一門12管的300毫米遠程火箭炮一次齊射,將耗資900萬元人民幣,這相當于33輛2015款的奔馳C200L運動型轎車被射了出去;
一個4門制火箭炮連齊射,耗資3600萬元;一個12門制的火箭炮營齊射,耗資1.08億人民幣。

PHL-03式300毫米遠程多管火箭炮
這里僅僅是彈藥費用,還不算使用遠程火箭炮時需要動用的測量、氣象、雷達、偵察無人機等配套體系的使用費用。所以解放軍通常將遠程火箭炮定義為戰(zhàn)役級武器,由方面軍或集團軍首長直接掌握,用于戰(zhàn)役的首次火力突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