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雞冠花系列》
史寒松《 靜山千古亦悠悠 》
李振東《問天》這幅作品也是典型的母體符號放大,把“雪皴法”進行重新組合與變異,以表達宇宙生成萬物不息不滅永恒存在的深刻思想。作品去自地球形成以來冰河時期到宇宙彗星由冰雪構成的自然現(xiàn)象到中國的先哲對日月星辰進行的“天問”為主要構思,引發(fā)一個存在與永恒的深刻哲學意義,而這幅作品以重復和單一放大的礬墨語言符號,構成畫面的主體,既反映了作品的主題又強調(diào)了繪畫的裝飾性。
李振東《問天》
李振東《鴻莽初動》
張川江的《一川侵寒玉》和加宏杰的《冰果圖》這兩幅作品是第二代母體符號上的放大,(陳宇飛等人屬于第一代其母體符號上的放大)
《冰果圖》中應用 加宏杰 《冰果圖》
張川江《一川侵寒玉》
的“裹礬法”單一放大,保留了一部分于老師的“潑白法”、“滴白法”,但畫面主體被冰裹住的果子,也是典型的二代母體符號。
三、礬墨語言的寫意運用
中國畫是中國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中國藝術精神中的美學傳統(tǒng)講求以寫意的形式表達畫家的思想和審美情趣,這是中國畫的獨具特色。冰雪畫的礬墨語言,應用了礬水做調(diào)劑,由于礬水本身的特性,冰雪畫礬墨語言宜于表現(xiàn)具象、寫實的物象,正如于志學老師在總結冰雪畫審美特點中提出的“南虛北實”那樣。因此在于志學老師的冰雪畫傳統(tǒng)經(jīng)典作品中,以具象的形式居多,因此如何借助冰雪畫技法和礬墨語言,把中國畫寫意的特點融合進去,進一步發(fā)掘冰雪畫的意境表現(xiàn)就成為一個新的課題。王鈞兵、張家純、邵本茂、李成林、管建軍、鄭杰、孫秉臣等作出了可喜的探索。在他們的作品中,并不十分追求冰雪物象表面的形似,既用全黑的水墨也用色彩或墨色描繪冰雪,融會貫通中國畫墨分五色的創(chuàng)作方法,以調(diào)入礬水和水的多寡和運筆的疾緩及筆觸的長短大小不同,造成了筆墨的豐富多變,并與色相互結合,形成一種“礬破墨”、“墨破礬”、“礬破色”、“色破礬”的寫意礬墨互補、互動的多樣性,達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至高追求。
王鈞兵《無題》
王鈞兵《高原雪峰駝鈴聲》
我們簡要分析一下王鈞兵冰雪畫的藝術思路和具體操作手法,他是直接把“重疊法”進行了變異,這兩幅作品都是很典型的變異作品。作者充分利用了母體符號的肌理效果和豐富的冰雪層次感來表現(xiàn)天山冰雪,質(zhì)感強烈,視覺沖擊力很足,這里的“絕活”就是畫家在作畫時,要破壞一部分礬墨的互相浸滲感,要在覆蓋力很強的情況下保持透明的礬水線,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畫家巧妙的用礬水調(diào)了“白粉”(水粉顏料即可)和墨、色,在宣紙的背面畫出層層冰山,雪樹冰枝的質(zhì)感和肌理強烈凸顯在人們視覺面前,令人震撼,耐人尋味,這正是這幅作品的精華和過人之處。但這類作品創(chuàng)作起來很慢,因為一個筆觸畫完后要等半干才能畫第二筆,而且對水份的控制掌握也非常嚴格,需要較深的傳統(tǒng)和冰雪畫功力。李成林在創(chuàng)作《荷塘冬韻》系列作品中,追求中國畫寫意的筆墨隨性性,恣意、含蓄、簡潔而富有深遠和空靈感,他以冰雪礬墨表現(xiàn)的殘葉雜草,配以渲染的虛處處理,畫出了冰雪寫意花鳥畫的品格和韻味。
李成林 《荷塘冬韻》
邵本茂《冬淞雙鷹》,是把冰雪畫礬墨體系理解之后達到另外一個高度的發(fā)揮運用,他直接用把“礬水”當“清水”使用,能看出畫家對傳統(tǒng)的筆墨悟性很高,而且把冰雪畫的“面生線”本質(zhì)關系吃得很透,表達的很準確,完全是冰雪母體符號上的再創(chuàng)造,是不可多得的拓展冰雪符號的作品。從表面上作者似乎只是繼承了于志學老師用礬水作畫的技巧,和老師拉開了距離,其實不然,作者是在充分理性思考認識的前提下,把“重疊法”的運用推向了極致,而且他用礬墨來表現(xiàn)禿鷲的羽毛,真可謂妙哉!
李衛(wèi)東《此處逍遙無塵!
李衛(wèi)東《此處逍遙無塵!愤@幅作品顯示了畫家很好的傳統(tǒng)筆墨基礎,繼承了于志學老師的 “重疊法”,畫面構成選擇了柿子樹的局部進行放大,看出作者具備藝術家思維。冰雪畫黃埔一期的同學都知道,這幅作品是于老師突發(fā)奇想的“嫁接產(chǎn)物”。為了迎接畢業(yè)創(chuàng)作,李衛(wèi)東創(chuàng)作了一組六尺整紙的“冰柿子”擺在于老師的大畫板前,請于老師挑選適合畢業(yè)展的作品。具有慧眼的于老師居然打破慣有的思維模式,挑選了李衛(wèi)東兩幅不同的作品組合,進行收拾整理。雖然從作品來論他在處理礬水水痕線上還不夠徹底解放,但由于他有很強的畫面控制能力,收拾的很到位,是一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