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隨著世界經(jīng)濟全球化的共存體系日漸明顯,在電影題材上的趨同題材也越多越 多,甚至連今年戛納和威尼斯的較多入圍影片都有著題材碰撞的現(xiàn)象,其中之一就有向來阿貝爾·費拉拉的《地球的最后一日》。這部描寫因為臭 氧層遭到完全破壞即將迎來世界末日的科幻驚悚片,完全可以和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今年在戛納電影節(jié)相似主題的《憂郁癥》互相做比。不過 拉斯選擇了一對姐妹,而阿貝爾費拉拉選擇了一對情人。《地球上的最后一日》中這對情人將會愛4點44分平和寧靜得迎來世界末日,一如《憂郁癥》中那對相擁而抱的姐妹,問題是,4點44分之前呢?
性愛成了阿貝爾·費拉拉用于表現(xiàn)面對死亡狀態(tài)的一種反應。導演讓男女主角(威廉·達福和娜塔莎·雷昂)長達十分鐘的性愛場面開始了這部影片。與此同時,房間里電視訪和傳道師的各種聲音不絕于耳,這種畫外音始終在圍繞著 介紹末日來臨的科學因素和人類靈魂的平和來展開,從頭至尾,其中包括了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的電視訪談:隨著地球溫室效應的不斷惡化,臭氧層是如何被破壞的,又將迎來何種后果。用這種畫外音的插入介紹了電影發(fā)生的背景,不得不承認這是導演一種極其取巧的做法。
除了性愛之外,家庭親情是《地球上的最后一天》中另外一種治療末日恐慌的安慰劑。于是男女主人公不停得使用了Skype和家人好友們進行溝通,以求度過最后的時光。Skype里那種家常式的聊天絲毫未見末日的恐慌。不得不承認這種互相安慰卻避而不談即將來臨的末日的異常冷靜是電影中 最為震撼人的力量。當然了,末日之前還少不了嗑藥。
由于男女主人公的居室就是電影的主要表演空間,和電影節(jié)同單元羅曼·波蘭斯基的《殺戮之神》一樣,《地球上的最后一天》也像是一部舞臺劇,但可惜的是,整部電影成了威廉達福扮演的“演員”嗑藥后薏狂癥狀的表演而已,男女主角之間除了做愛之外唯一一次的對手戲也被Skype所取代。導演的敗筆還在于安排了舞臺卻又受困于舞臺。威廉·達福一次探友之行破壞了原本已經(jīng)架構的電影空間, 實屬導演最大的敗筆所在。
在阿爾貝·費拉拉的這部低成本科幻驚悚片中,完全喪失了導演之前敘事的犀利,著實讓超級喜歡他早期的《壞中尉》的粉絲們有些失望。(朱旭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