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他依然執(zhí)著于創(chuàng)作,時刻要求自己保持清醒的頭腦。“在我的手臂上有幾個自我警惕的煙疤,那是告訴自己勿再胡亂投入于‘思情深似海’的假象。”這可能就是那個冷峻的羅大佑對自己殘酷的一面。
自1996年發(fā)行專輯《戀曲2000》之后,一直到2002年,他才開始在內(nèi)地舉行一系列演唱會。發(fā)行新專輯《美麗島》后,他又是久不露面。就在人們覺得羅大佑漸漸沉寂下去,那個年代也漸行漸遠的時候,他又扔出一顆重磅炸彈——與李宗盛、周華健、 張震岳組成“縱貫線”樂隊,繼續(xù)另一種形式的創(chuàng)作。
他并沒有真正沉寂,一直都在思考他的音樂,只是“思考的東西越多,感情就越深沉”。“其實我在家里不做什么,就是想事情,這個可能就是我寫曲的狀態(tài)。我的活動都在腦子里,我常常失眠也是因為這個,我們的辦公室就在大腦里。”
在酒店里,正在接受媒體訪問的劉德華發(fā)現(xiàn)了羅大佑,跑來跟他握手,連稱“羅老師”。寒暄罷,羅大佑高舉雙手,為對方也為自己打氣:“加油加油!”
羅大佑 所有情感和觀點都在音符里
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岳,這4位在華語樂壇的分量是令人震驚的:總共發(fā)行70張個人專輯,發(fā)表近600首作品,爆滿過350場個唱……也只有這4位唱將組成的樂隊,才敢自稱super band(超級樂隊)。
2009年的春晚,4人聯(lián)袂出場,聲勢逼人。然后是大規(guī)模的巡演。3月7日,臺北小巨蛋,縱貫線第一場演唱會,臺下觀眾有“臺北市長”郝龍斌,知名制作人王偉忠,以及陳升、張艾嘉、庾澄慶等上百名藝人。接下來的香港、北京、上海等地演唱會,據(jù)說已一票難求。
專輯的發(fā)行,則成為無數(shù)樂迷2009年最翹首以待的盛事。低迷的華語樂壇,已經(jīng)很久沒有這樣的刺激了。
對于羅大佑來說,他要證明,自己并沒有在光榮歷史里沉寂下去,在華語樂壇漸趨平淡的時候,他再次出發(fā)了。聚光燈又對準了他,這位幾十年中穩(wěn)坐“華語音樂教父”寶座的藝術(shù)家,會有怒放的第二春嗎?本刊編輯部
羅大佑年表
1954 生于臺北
1974 發(fā)表第一首創(chuàng)作歌曲《歌》 (電 影《閃亮的日子》插曲),同時期創(chuàng)作《鄉(xiāng)愁四韻》
1982 發(fā)行首張個人專輯《之乎者也》,并在國父紀念館舉辦演唱會
1983 推出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
1984 發(fā)行第三張個人專輯《家》,
12月31日在中華體育館舉行“最后一個與你相互取暖的夜晚”告別演唱會,暫別流行歌壇
1985 赴美
1987 在紐約獲頒“亞洲最杰出藝人獎”,同年定居香港
1988 推出專輯《愛人同志》
1990 在香港成立“音樂工廠”
1991 粵語專輯《皇后大道東》在香港發(fā)行,囊括香港三大排行榜冠軍。同年推出以臺語歌曲為主的專輯《原鄉(xiāng)》
1992 推出粵語專輯《首都》
2000 9-10月在上海、杭州、南昌、昆明舉辦“世紀巡回演唱會”
2001 9-12月在深圳、西安、南京舉辦巡回演唱會
2004 3月27日參加“要真相、拼公道、搶救臺灣民主”抗議活動,高呼“不分藍綠,只要黑白”,隨后在臺北、高雄、臺南、新竹、臺中展開“羅大佑臺灣巡回演唱會”
2004 11月推出專輯《美麗島》
2005 8月26日,羅大佑“之乎者也”演唱會在北京舉行
2008 與李宗盛、周華鍵、張震岳成立縱貫線樂隊
獲獎
1987 亞洲最杰出藝人獎
1987 金嗓獎最佳作曲獎(《意亂情迷》)
1990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衣錦還鄉(xiāng)》)
1990 金馬獎最佳電影主題曲獎(《滄海一聲笑》)
1991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主題曲獎(《滄海一聲笑》)
1992 金曲獎最佳單曲歌唱錄影帶影片獎(《火車》)
1992 金曲獎年度最佳單曲獎(《火車》)
1992 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主題曲獎(《似是故人來》)
1993 金鼎獎最佳作詞獎(《大地的孩子》)
1993 新加坡第1屆醉心金曲獎10年風(fēng)云人物榮譽大獎
1993 第3屆《中時晚報》唱片評鑒大獎最佳制作人獎
1993 第3屆《中時晚報》唱片評鑒大獎最佳專輯獎
1994 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主題曲獎(《女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