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街網訊:向前一步是地獄,退后一步即天堂。
同為中國家電連鎖零售業(yè)巨頭的掌門人,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和國美電器董事長黃光裕,兩位有著傳奇財富增長軌跡的“巨人”卻在同一時間咀嚼著不同的人生滋味。
2009伊始,張近東開始為蘇寧謀劃更長遠的發(fā)展,宣布2009年新開200家店面,而張近東的老對手黃光裕卻在北京看守所里,被傳自殺未遂。
這樣的對比不得不讓人想起兩年前,張近東面對《英才》記者時說過的一句話——“我過去跟黃光裕講過,蘇寧哪一天做不過你,我一定送給你。”
不過,兩年的時局驟變可能也在張近東的意料之外。
2008年11月,黃光裕以操縱股價罪被調查,國美也在港交所遭遇緊急停牌。同年末,蘇寧電器年銷售額498.97億元,以40億元的優(yōu)勢在總銷售額上首次超越國美,而在凈利潤上,蘇寧電器則達到21.7億元,是國美的2倍。諸多分析師認為,張近東在創(chuàng)辦蘇寧19年后,終于可以坐上霸主之位了。
對出事后的黃光裕,張近東從未做出過任何評價。只是,他對蘇寧的定位更加底氣十足:蘇寧在行業(yè)中是領跑者、是標桿,毋庸置疑。
眼下,當國美還在疲于應付“黃光裕”帶來的余震,張近東已經開始醞釀新一輪的棋局了。蘇寧在香港落地生根,其第一家“自建店”也成功“入住”江蘇無錫。
“美蘇爭霸” 波濤暗涌
“我們不能通過同行的發(fā)展或者某一個市場情況來判斷,而應該從整個市場、甚至是整個世界來看未來。”
“現(xiàn)在是于無聲處聽驚雷,表面上看沒有變化,實際上波濤暗涌都在下面。”對于目前的市場格局,張近東對《英才》記者如此形容,并說自己是“如履薄冰”。
盡管黃光裕事件對國美的負面影響的確很大,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黃光裕并不是國美的全部。這一點類似于2004年創(chuàng)維的黃宏生被拘事件,那時,黃宏生并不直接參與創(chuàng)維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是以張學斌為首的職業(yè)經理人團隊完成的。時至今天,創(chuàng)維仍位居中國彩電三巨頭之列。
不過,黃光裕事件無疑是對國美一次重大的打擊。而蘇寧電器此時卻加快了連鎖發(fā)展的步伐。
蘇寧計劃在2009年新開店面200家左右,預計到今年底店面總數(shù)將達1000家。相比之下,國美則審慎地實施防御策略:關閉100家左右效益不好的門店,同時開一部分旗艦店和優(yōu)質門店,總量仍保持目前的1300家左右。
這是在國美離開黃光裕的日子里,國美原行政總裁、現(xiàn)國美集團主席兼總裁陳曉實施的新政——放棄跑馬圈地式的高速擴張,改為精細化的店面管理。
自2007年底,國美突然殺入、蘇寧失手大中收購時起,雙方態(tài)勢還從未曾如此微妙。從成立時間上看,國美電器集團成立于1987年,而蘇寧成立于1990年,全面切入綜合家電領域走連鎖發(fā)展道路則始于1999年,還要早于國美一年。2003年時,蘇寧的收入只有國美的68%,在2004—2006年蘇寧和國美開店競賽和規(guī)模競賽中,蘇寧逐步縮小差距;2007年初國美收購永樂后,蘇寧與國美的差距再次擴大,不過很快蘇寧又將差距縮小。
蘇寧的超越出現(xiàn)在2008年一季度。來自安信證券分析師吳美萍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蘇寧電器的營收超越國美電器,并且兩家上市公司此后的營收差距逐季拉大。三季度時,蘇寧的銷售規(guī)模是國美的1.23倍,這一數(shù)字在四季度時擴大到1.42倍。
蘇寧單店盈利能力也開始顯現(xiàn)。2008年在年銷售額上蘇寧高出國美40億、利潤是國美的兩倍,但是店面上國美為859家(國美共有1300家門店,其中859家為上市公司資產),比蘇寧多47家。
一旦國美出現(xiàn)轉機,蘇寧是否又將退居第二?國美在上游供應商較大的話語權是否就此喪失?陳曉主政下的國美是否可以挽回大局?這些都尚無定論,但是對于張近東來說,對這方面問題的思考已然成為過去時態(tài)。
在張近東眼中,蘇寧的未來有更宏大的布局。“我們不能通過同行的發(fā)展或者某一個市場情況來判斷,而應該從整個市場、甚至是整個世界來看未來。”
未雨綢繆 抵抗百思買
如果還用過去的“中國敗局”的觀點來看百思買絕對是一種錯誤。
百思買,全球最大零售企業(yè),在2008年財富500強中位居第177位,全球銷售總額為400.23億美元。這一數(shù)額,即使是國美、蘇寧2008年的銷售總和也難以望其項背。
2003年百思買在上海設立辦事處,業(yè)內曾高喊“狼來了”。2006年,百思買斥資1.8億多美元收購五星電器75%的股份; 2009年2月,再以1.85億美元現(xiàn)金買下五星電器25%的股權。自此,百思買成為僅次于蘇寧、國美,位居中國電器連鎖的第三名。
不過,百思買的中國之行并不順利。家電連鎖難以短期內投機,加上其一直立足于高端,始終未找準在中國的發(fā)展方向,自2006年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其發(fā)展一度停滯,過了18個月后才新開第2家門店。2008年初,百思買關閉了在北京設立僅兩年多的辦事處。
“蘇寧完全沒有必要把百思買作為競爭對手。我有兩個基本判斷:第一,百思買在中國不可能有大的發(fā)展,5年之內不可能威脅到國美、蘇寧的地位;第二,蘇寧也不可能去美國發(fā)展,那里不是中國家電連鎖落腳的地方。因為在美國,百思買非常強大,蘇寧去美國,情況就類似于百思買在中國。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害怕百思買呢?”關于百思買的進入,家電產業(yè)觀察家劉步塵有這樣的一段評論。
百思買剛剛進入上海的時候,張近東曾說三年內蘇寧不去考慮它,言外之意,初來乍到的百思買必須對中國市場有了深入了解和積累后,才可能對本土家電連鎖企業(yè)形成威脅。
但現(xiàn)在情況不同了。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百思買決定今年要削減50%的資本支出,并收縮其在美國、加拿大等地的開店計劃。
眾多市場中,中國成為百思買押注的地方,除了將原本約定4年內完成的收購計劃提前外,其開店也有了新計劃,計劃今年在中國新開7—12家門店,未來的5—10年開店數(shù)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