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發(fā)布的4月份經濟數據一如所料。從數據來看,雖然出現通貨膨脹的苗頭,但經濟趨勢依然向好。上市公司一季報的業(yè)績同比增長45%,而有意思的是,從去年8月初開始,有經濟“晴雨表”之稱的股市就一直沒有起色,近期更是受累于多方利空消息暴跌。滬深300指標股的市盈率甚至低到了16倍左右。
看起來“晴雨表”失靈了。到底是證券市場出了問題還是經濟增長有問題?
我們認為,目前基本由機構交易行為主導的證券市場,并沒有與宏觀經濟走勢背離到不相關的地步。近一年多來證券市場里的機構交易行為大體可以為證。雖然大部分經濟研究機構和機構投資者聲稱,對五到十年的中國經濟看好,但是包括基金公司等投資機構對最近一兩年的經濟增長并沒有十足的信心。
回頭來看,2009年上半年,中國股市的一波快速上漲行情,并不是由經濟內生增長力量拉動,而是中國政府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帶來的巨額資金推動的。大量的資金進入股市、樓市,催生了這波行情。自去年8月初,金融監(jiān)管部門開始收縮信貸的信號出來之后,股市立即暴跌。
從基金的交易行為來看,這種對經濟沒有持久信心的表現更為明顯。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幾乎整個基金行業(yè)都采取了趨勢投資的操作方略。尤其是2009年以來,密切跟進市場的風格輪動和行業(yè)輪動成為許多基金采取的主流策略。
2009年,一季度政策支持行業(yè)和投資拉動相關行業(yè)成為基金捕捉對象,二季度藍籌股走強,三季度基金進行倉位調整,四季度小盤股成為市場主角。此后延續(xù)到今年一季度,區(qū)域板塊被輪番追逐。機構投資者踩著不同行業(yè)和不同風格的熱點買賣股票。長期的價值投資在市場中的聲音已經被完全淹沒,由于市場波動較大,堅持這種投資風格的基金收益也不盡如人意。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基金在2009年全年的持股周轉率大幅提高。以配置混合型基金為例,持股周轉率從2008年的475%飆升到710%?傮w來看,小盤基金(資產<30億元)的持股周轉率達到636.19%。進入2010 年后,基金行業(yè)積極交易、換手頻繁的特征更加明顯,而且基金的交易更加傾向小波段操作。
一位基金經理說,趨勢投資更關注所謂趨勢,這種趨勢常常和價值無關,和流動性無關,和經濟無關。趨勢只是市場走勢,炒起來了就是趨勢好,連續(xù)上漲就是上漲趨勢。
這多少透露了機構目前的心態(tài)。應該承認,對于一年以后的經濟狀況,機構并沒有太多信心。這從增發(fā)的參與就可以看出來,現在機構對增發(fā)不感興趣,就是因為股票需要鎖定一年,在這種市場狀況下,鎖定一年太危險,所以即便價格低也不參與。
如果市場中的主流投資者,整個基金行業(yè)都是這種想法,反映出的實質信號就是他們對經濟信心不足。有基金人士認為,這輪調控會持續(xù)多久,動作到底多大,政府也在相機抉擇,目前看來房價遏制有一定效果,CPI還未過火,加息也還需等待,但新房銷售急劇下降又影響到土地出讓金,錯綜復雜。
更大的背景是,中國經濟結構失衡的問題嚴重,產能過剩行業(yè)問題突出,而內需又沒有本質的抬升。中國經濟也正在面臨從傳統(tǒng)制造業(yè)向新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要知道,結構轉型期,以新技術、新能源為代表的新經濟要經過一個發(fā)展期和相關行業(yè)的培養(yǎng)期,一時還難以成為中國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力量。
反映在股市上,就是傳統(tǒng)產業(yè)的大盤藍籌股增長面臨瓶頸,而代表新經濟的上市公司體量太小,短期無法代表經濟增長的趨勢。這就是為什么大盤藍籌股遲遲不能啟動而股市乏力的重要原因。如此看來,中國股市和經濟并沒有背離,股市忠實地起到了經濟“晴雨表”的作用,預先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