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近東忘了說,蘇寧財報中暗藏4個數(shù)字秘密:1、利潤不斷下跌且跌幅擴大;2、線上業(yè)務Q4相比Q3竟然收入不變;3、電商業(yè)務2013年整體增長太差;4、關店同時還開店,但總體是凈關店。
自從聽說蘇寧在2013財報發(fā)布前,和媒體與自媒體打招呼別寫評論文章之后,我就萌生了寫點什么的興趣了。
有些數(shù)字單純看似乎沒什么,但數(shù)字就怕對比,這一對比,就看出了一些門道和秘密。
1.利潤不斷下跌且跌幅擴大。
這里面原因很多,線下店成本上漲,收入下跌,而電商利潤微薄,加上為了建設物流設施所必需的巨額投入,蘇寧繼2012年凈利潤同比下跌44.37%之后,2013年凈利潤又同步下跌86.32%,生生的將凈利潤總額從2012年的26.76億元跌到了3.66億元,基本上只剩下了零頭。
2.線上業(yè)務Q4相比Q3竟然收入不變。
蘇寧易購Q4的營收為57.3億元,Q3的營收為55.6億元,這就是說,去年四季度和三季度相比,蘇寧的電商業(yè)務幾乎沒有增長。再看Q2的營收為61億元,后兩個季度不增反降。這個很詭異,要知道Q4可是有雙十一大促以及年末消費旺季的,這說明什么?
這里面一定很蹊蹺,一種可能是線上導到了線下,因為線下不可能太差,否則會動搖根本;另一種可能是自營導到了開放平臺,因為開放平臺和紅孩子的業(yè)務收入沒有計入全年。
3.電商業(yè)務2013年整體增長太差。
蘇寧易購2013年全年相比2012年增長率為43.86%,那我們看看剛遞交招股書的京東吧,京東2013年前三季度相比上一年同期增長率為70%,大大高于蘇寧易購,想起劉強東和張近東針對2012年上半年增速的賭局來,可真是令人唏噓,沒想到只時隔一年,兩者的差距拉的這么大。要知道,京東的基數(shù)可是比蘇寧易購大好幾倍的。
4.關店同時還開店,但總體是凈關店。
“年度內(nèi),公司在大陸地區(qū)新進6個地級以上城市,新開店面97家,置換/關閉店面176家;在香港地區(qū)新開店面3家,置換/關閉店面4家。”好吧,算算加減法吧,大陸凈關閉79家,香港凈關閉1家?磥恚K寧從線下到線上的步伐在走,但還不是太堅決。
一鯊認為,蘇寧的轉(zhuǎn)型確實前無古人,背負超過1600多家線下店面的負擔,面對電商的沖擊進行轉(zhuǎn)型,真的是摸著石頭過河。
蘇寧2013的這份財報可以說很是不妙,出現(xiàn)這樣的困難還是還歷史債。前些年為了粉飾太平,采取線下向線上導入收入的方法,增強電商發(fā)展,使得電商增長強勁,一度甚至超過京東的增速(賭局待考),但隨著線上基數(shù)增大,而線下造血能力減弱,這種左手導右手的方式遇到了問題。
本質(zhì)上,蘇寧的問題還是左右手互搏的問題。雖然蘇寧在2013年提出線上線下同價的舉措,并進行了內(nèi)部架構調(diào)整,但是由于用戶購買習慣的變化(當年80后上網(wǎng)長大的一代開始要成家立業(yè),他們習慣了網(wǎng)購而不是逛線下店),2013年線上崛起已經(jīng)過了臨界點。
用戶倒逼供應商也在群體向線上遷移。這一點從京東家電的發(fā)展可見一斑。劉強東之所以在2012年發(fā)起815價格戰(zhàn),實在是被蘇寧逼得沒有辦法,蘇寧強迫供應商離開京東或者斷貨使得劉強東忍無可忍、被逼到了墻角,所以那時候,蘇寧與供應商的關系達到了強盛的頂峰,那時候夏普、索尼、海爾等基本到了和京東斷交的地步。
然而進入2013年,情況卻豁然一變,蘇寧再也壓不住供應商了,上述廠商都加大了與京東的合作,而且京東推出了三年不漲返點的承諾,最重要的還是電商之勢不可阻擋,這個時候,蘇寧的電商業(yè)務開始面臨線下的拖累,不能像京東那樣心無旁騖,輕裝上陣。
當然,一鯊還是真心希望,蘇寧這個線下巨頭能夠探索出一條互聯(lián)網(wǎng)化的路徑來,畢竟這對于其他類似的公司是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