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個名叫范小勤的男孩因長相酷似馬云而走紅網絡,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小馬云”。他來自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石馬鎮(zhèn)嚴輝村,一個只有2500人的閉塞村莊。2015年,一段偶然上傳的視頻讓他一夜爆紅,成為網紅兒童的代表之一。然而,這十年間,他的人生軌跡卻充滿了戲劇性與爭議。
走紅后,范小勤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被網紅經紀公司接單,頻繁走秀、拍戲,甚至被包裝成“小馬云”形象的代言人。他被送往石家莊接受教育,過上了穿名牌、吃大餐的生活,一度被外界視為“被命運選中”的孩子。然而,這種“被安排”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他被拍到在鏡頭前喊出“錢錢錢”,也曾在一次合影中被強行拖拽摔倒,引發(fā)了公眾對“網紅兒童”是否被過度消費的質疑。
隨著年齡增長,范小勤逐漸意識到自己與普通孩子的不同。他開始對“小馬云”這一身份感到困惑,甚至在一次采訪中坦言:“我以后想賺很多錢娶老婆,這樣不對嗎?”這句話透露出他對未來的迷茫與渴望,也讓人不禁思考:一個孩子,是否應該被賦予這樣的期待?
然而,范小勤的“網紅”之路并非一直光鮮亮麗。在光環(huán)褪去之后,他重新回到那個偏僻的農村,過上了與普通孩子無異的生活。盡管如此,他依然無法擺脫“小馬云”的標簽。有人稱他為“小馬總”,有人則認為他只是被資本利用的“他者”。他的成長軌跡,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矛盾——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一個孩子是否真的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童年?
范小勤的故事并非孤例。從“光頭強”馮加六到“小馬云”范小勤,這些“被動式網紅”往往在成名后迅速失去關注,回歸平凡。他們的經歷提醒我們,網絡時代的“流量密碼”背后,是無數(shù)被消費的個體與家庭。正如學者黃勇軍所指出的,“被動式網紅”更像是被凝視的他者,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被消費的素材。
范小勤的十年,是一段關于成長、消費與反思的旅程。他從一個被圍觀的男孩,逐漸成長為一個對生活有自己的思考的人。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孩子的命運,更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這個時代對“成功”與“幸福”的理解。
范小勤的十年,是“小馬云”從紅極一時到回歸平凡的十年,也是我們重新審視“網紅兒童”現(xiàn)象的十年。在流量與資本的狂歡中,我們是否忽略了那些被推上舞臺的“他者”?他們是否真的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與關愛?這些問題,或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
BAT三巨頭:互聯(lián)網相關技術服務于實體經濟是大勢 近日,馬云、馬化騰已相繼發(fā)表公開信,分別指向新制造和產業(yè)互聯(lián)網帶來的新機遇,而李彥宏也發(fā)表觀點互聯(lián)網思維已經過時了,BAT三巨頭不約而同地棄網向實。 相關信息顯示,BAT棄網向實,最看重的依然是技術的第一推動作用。10月23日,馬...【詳細】
|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