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件館藏都定格感動

每一根鋼筋都來自廢墟

每一個文字都凝固歷史

重訪地點·成都市大邑縣建川博物館——歷史在這里凝固感動在這里定格
“我們行走在巴蜀大地上,溫暖的空氣中流動著祥和、歡樂。”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川之傷,國之殤!
當我們來到滿目瘡痍的汶川大地震災區(qū)。眼里含著淚,心里流著血。我們敲打鍵盤的手在顫抖,我們按動快門的手也在顫抖。哀傷,籠罩著天地,也籠罩著我們。
但隨著抗震救災的深入,哀傷更多的是被感動取代。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tǒng)美德,此刻綻放出璀璨的人性光輝,我們從災區(qū)發(fā)回大連的新聞報道也開始有了色彩,那是溫馨的色彩。我們和來自大連的志愿者一起到安縣的學校給孩子們送去兒童節(jié)的禮物;和來自大連的援建者一起勘察受損的自來水系統(tǒng);目睹了來自大連的特警在安縣街頭站崗巡邏……我們更欣喜地看到,站在廢墟上,災區(qū)人民不再彷徨流淚,而是開始思考,開始建設……
汶川周年祭,我們又一次出發(fā),重回四川,重新走進那座城,走近那些人。
當我們到達四川省委宣傳部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目前已經(jīng)有1000多名外地記者到這里辦理了采訪證件。大家都是一個目的:看看災后重建的新四川。
“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困難能戰(zhàn)勝!”“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這是重災區(qū)農(nóng)民打出的標語,更是災區(qū)人民自立自強的真實寫照。甚至在北川縣永興板房區(qū),每晚都有近百人伴著悠揚的羌樂跳起歡樂的鍋莊。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走出悲傷,奔向美好的新生。我們行走在巴蜀大地上,溫暖的空氣中流動著祥和、歡樂。當?shù)厝烁嬖V我們,在這里,以前很少有這樣的太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