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幾年來,他們搭救的性命多得數(shù)不清楚,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都是免費服務的,因此他們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黃河義工”。 在風口浪尖,他們雖然愛心延續(xù)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承受著救援工作的危險、勞累與艱辛,但也面臨一些問題、質疑和困惑。4月初,記者走近這個群體,了解他們的獨特生活,傾聽他們的救人故事。

圖為黃河義工在黃河上巡游 圖片來源:蘭州晚報
14年義工生活,他記不清楚挽救過多少生命
2008年2月中旬,春節(jié)剛過去不久,這時節(jié)是黃河漂流業(yè)的淡季。在家中的馬努海接到水上派出所的電話,蘭州某中學三個初中學生在一黃河灘上游玩時被突漲的黃河水困在河心,情況萬分危急,需要馬努海協(xié)助營救。馬努海是水上派出所發(fā)展的"元老級"黃河義工。他拔腿跑到他工作所在的“黃河母親”救助點,開著一只快艇全速出發(fā)了。幾分鐘的時間內,三個初中學生就被安全解救。
今年40歲的馬努海,個子不高,皮膚黝黑,常年生活在黃河水邊,風吹日曬再加上繁重工作,使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老去許多。
沒有人準確地知道馬努海挽救了多少生命,他自己也記不清楚到底救過多少人。馬努海說:“在我做黃河義工14年的生活中,平均每年都要挽救10幾條生命,打撈20多具尸體,至于綜合起來準確數(shù)字是多少,我沒做過統(tǒng)計也統(tǒng)計不清楚。”

資料圖片:朱凌飛 攝 來源:錢江晚報
黃河水面銀光閃閃。馬努海一邊用針線縫補著一張爛了洞的牛皮,一邊跟記者講述制作皮筏子的復雜過程。馬努海手上沾滿了黃油,牛皮終于縫補好了,他就用嘴往里面吹氣,大約3分鐘牛皮就被吹得硬朗,這樣才會有浮力。旁邊的伙計開玩笑說:“看啊,‘牛皮’就是這么吹的!”
馬努海的家離“黃河母親”塑像救助點不遠,每天早晨6點鐘他就騎著舊自行車去上班,一般在晚上9點多才下班,很多時候還要上晚班。馬努海說,做水上的“營生”很累,每月只有幾百塊錢的工資,他還要供應三個女兒上學,生活還是蠻緊張的。但水上挽救了這么多人的性命,是他最大的自豪和欣慰,也是他一直盡力做下去的理由。馬努海說:“佛家有一句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黃河義工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人的生命延續(xù)下來,也是積德行善啊!”
“一條生命握在我的手上,我能做的就是舍命救人”
由于蘭州市公安局水上派出所的幾名警察年齡偏大、裝備不足,且黃河蘭州段沿線太長,為了不延誤救人的最佳時機,每逢黃河沿線出現(xiàn)市民落水等險情,民警們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黃河義工,因為他們最熱心,水性最好,不僅能及時救人,而且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據(jù)了解,水上派出所每年不斷從黃河沿岸的旅游業(yè)商戶中發(fā)展黃河義工,如今黃河義工隊伍已發(fā)展到三十余人。同時,水上派出所建立了“黃河母親”、雁灘大橋、中山橋等主要救助點,黃河蘭州段水上救助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業(yè)績。
2006年,黃河中山橋。一對來自甘肅會寧的30多歲的夫婦,帶著孩子在中山橋鐵欄上玩耍時,不慎掉入水中。這時一只快艇飛梭一樣趕來,一個留著平頭皮膚黝黑的中年男子“嗖”一聲跳入水中。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孩子就被一只大手托在水面送到岸邊。孩子的父母流著淚對中年男子不住地說著“謝謝!”
這個中年男子叫羅元茂,是黃河一漂流公司老板、中山橋救助點黃河義工,做義工也有10幾年光景了。羅元茂說:“每次救援成功,一聲‘謝謝’就足以溫暖我們的心!在水中,挽救一個人最關鍵的是速度。我們看到或得知哪里有人落水,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趕到事發(fā)現(xiàn)場,否則一個生命就結束了。”
說起羅元茂,人們伸出大拇指佩服。據(jù)羅元茂粗略估計,從事水上救助工作十幾年來,他搜救了100多名溺水者,打撈了 200多具尸體。羅元茂說:“在這個救助點,雖然我做義工的時間最長,水性也是最好的,但每次下水救人我思想上都是高度緊張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就握在我的手上。在水下,我能做的就是全心全力舍命救人。”
“義務救人,我們的心永遠是真誠的!”
這么些年來,黃河義工風里來雨里去挽救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為了解決落水者的后顧之憂,黃河義工還送給他們衣服、錢財,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但有不少輕生者被救上岸后,甚至連一聲謝謝也不說就走掉了,更讓不少黃河義工寒心的是,也有不少人懷疑他們救人的動機。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些輕生者執(zhí)意要自殺身亡,可能會在一天里跳河幾次,但每次都被黃河義工從死神手中救回。這些輕生者不但不感謝黃河義工,還會責難挖苦他們,甚至做出激烈的舉動。但羅元茂說:“被救者不說感激的話,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黃河義工義務救人,這是我們分內的事情。如果眼見他人陷入險境,自己有能力救助而袖手旁觀,我們會承受生命中無法承受的道德譴責的。”
在暑假、國慶節(jié)等長假期,是黃河旅游業(yè)的旺季,很多學生到黃河邊或橋頭上游玩,不慎落水的事情時有發(fā)生。只要看到或得知哪里有人落水,羅元茂等黃河義工會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fā)地點全力搶救。羅元茂說:“這已經成了我們黃河義工的‘職業(yè)病’了。義務救人,我們的心永遠是真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