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名: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洛杉磯級潛艇(英語:Los Angeles-class submarine)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核動力快速攻擊潛艇(英語:Nuclear-powered fast attack submarines),是美國的第五代攻擊型潛艇,主要任務是反艦、反潛、為航空母艦戰(zhàn)斗群護航。
首艦洛杉磯號于1976年11月建成服役,到了1996年SSN773 夏延號服役共建造了62艘,是美國海軍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造數(shù)量最多的核潛艇,均由紐波特紐斯和通用電船聯(lián)合建造。

圖為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
第一艘洛杉磯級潛艇于1976年服役后,為核動力潛艇定下新的靜音與速度標準。為了降低成本,洛杉磯級采用簡化后的淚滴型艦殼,艦首艦尾仍然是標準的淚滴型,然而整個艦體中段都采用簡單平直的圓型斷面構造。先前美國海軍從飛魚級開創(chuàng)的標準淚滴型艦殼,直徑系從艦首段開始向后擴張,至帆罩兩側附近的部位達到最大舷寬,之后開始一路收縮至艦尾,因此艦體中段各處的直徑多不相同。

水面航行中的洛杉磯級核潛艇
最先采用淚滴艦殼的飛魚級,輪廓的漸闊/漸減至為明顯,活像一枚炮彈,爾后的長尾鯊級/大鯧魚級與鱘魚級的艦體中段輪廓雖然相對比飛魚級拓寬,不過實際上艦體各處剖面的直徑都不盡相同;此種正規(guī)的淚滴型艦殼擁有最佳化的流體力學效率,但是施工復雜、成本昂貴。因此,洛杉磯級改用單純的圓柱狀中段艦體,中段輪廓線基本上完全平行,各處直徑相同;相較于正規(guī)的淚滴型,洛杉磯級的簡化淚滴船型的航行阻力與噪音增加約一成,但是船殼施工成本可大幅降低(由于當時嚴重的通貨膨脹,這部份的降價效益幾乎完全看不出來);往后美國所有核能潛艇如俄亥俄級、海狼級、維吉尼亞級等, 都沿用洛杉磯級這種圓柱斷面式的簡化版淚滴型艦殼。
洛杉磯級沿用許多先前美國核能潛艇慣用的構型,包括十字尾舵、前水平翼裝于帆罩上、單軸推進等,但是水平尾翼兩端裝置了兩片垂直的小型方形控制翼。洛杉磯級的艦身遠大于其所取代的鱘魚級,而且一開始就擁有多種武器的投射能力,如剛剛開始服役的魚叉反艦導彈,此外也使用性能優(yōu)越的AN/BQQ-5聲納套件,包含艦首大型主/被動球形陣列聲納、等角被動陣列聲納與水下射控系統(tǒng)等,使其成為當時全球最精良的攻擊核潛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