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龍級潛艇是目前世界上形體最大的常規(guī)潛艇,標準排水量為295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4200噸。碩大的艇體可容納更多的設備燃料,使該級潛艇擁有更強的水下續(xù)航能力,可以與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艦艇配合執(zhí)行保衛(wèi)海上交通運輸線的任務,戰(zhàn)時還可以在美日安?蚣軆扰c盟國海軍執(zhí)行聯合作戰(zhàn)任務。該級潛艇的降噪技術也是首屈一指,潛艇不僅在艇體表面貼了消聲瓦,還將全部的機械設備安裝在筏形基座上,基座與艇體柔性連接,從而讓設備的噪音不容易傳到艇外。僅這一項設計,就使?jié)撏г胍艚档土?5-20分貝。
“雪茄”形的身體和“X”形的尾巴讓艇體更靈活結實。與傳統(tǒng)的“水滴”形相比,蒼龍級潛艇的內部空間更大,而且外部阻力更小,耐壓性更強。值得關注的是,“X”形尾舵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對4個舵板分別進行微控,能夠保證潛艇在水下空間里進行三維自由行動。由于“X”形比十字形尾舵的控制技術更為復雜,因此蒼龍級潛艇將依賴于更為先進的計算機控制技術,這反映了該級潛艇在自動控制技術方面比親潮級有了改進和提高。

蓄力研發(fā)推陳出新
日本對潛艇的研制使用可追溯到日俄戰(zhàn)爭時期。20世紀初,日本從美國引進了5艘潛艇,組成了第一支潛艇編隊。二戰(zhàn)后,日本潛艇的建造使用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在設計理念和作戰(zhàn)功能上有許多創(chuàng)新之處。比如,日本曾使用潛艇攜帶飛機轟炸過美國本土。但由于受“大艦巨炮”思維的影響,日本潛艇在當時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多是擔負一些運兵運糧等任務。

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嚴禁日本建造潛艇。上世紀50年代,美國為了利用日本遏制蘇聯,才取消限制并幫助日本建造發(fā)展?jié)撏Р筷牐嗍且匝睾W孕l(wèi)型為主。直至上世紀70年代,日本潛艇才開始成體系快速發(fā)展,平均每5-10年制定一個造艇計劃,研制了渦潮級、汐潮級、春潮級和親潮級等近10種型號的潛艇。蒼龍級潛艇的首艇“蒼龍”號始建于2005年3月,2007年下水,2009年3月服役,其后分別是“云龍”號、“白龍”號、“劍龍”號、“瑞龍”號、“黑龍”號和“仁龍”號。根據日本“平成16年度潛艇計劃”,蒼龍級潛艇共建造9艘,目前還有2艘正在建造中,預計2018年可以全部服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