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中國陸基洲際導彈的報道和文章有很多。其中大多數(shù)都只提我國洲際導彈的進步很快,或者計算這些導彈有多大的威力。的確,通過數(shù)十年的洲際導彈現(xiàn)代化,我國的洲際導彈不斷更新,其中一些型號可以同世界上最先進的洲際導彈相媲美。但與此同時,我國同美俄這種第一序列的核大國相對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本文將專注于陸基洲際導彈領域,對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進行分析。
其中最重要的是數(shù)量上的差距。我國目前配備的洲際導彈有東風-5A、東風-5B、東風-31和東風-41,這些導彈加起來總共有50枚左右。另外有10枚左右東風-4型導彈,不過這種導彈算不上洲際導彈,應該劃入遠程彈道導彈一類。東風-4型導彈沒有辦法打到美國本土,只能威脅到它的前沿基地。
東風-5乙戰(zhàn)略導彈尾噴角度亮相
東風-5型導彈是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研制的彈道導彈,也是我國第一種洲際導彈。這種導彈采用液體燃料發(fā)動機,尺寸較大,但是使我國具備了能夠打到美國本土的能力。盡管這種導彈相對較老,但我國似乎并沒有放棄它。新的改進型東風-5B導彈在今年的勝利日閱兵中進行了公開的展示。東風-5B導彈可以攜帶4~6枚核彈頭,其彈頭的總爆炸大量為400萬~500萬噸,相比老型號,突防概率獲得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