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獲大飛機:安178運輸機將落戶中國
6月15日,隨著第51屆巴黎航展拉開帷幕,安東諾夫公司自行研制的安-178原型機首次亮相布爾歇機場,成為本屆航展為數不多的新型軍用飛機之一。作為一種衍生型平臺,該機在一個多月前剛完成首飛,接著就橫跨歐洲大陸飛抵巴黎公開展示,充分表明了在技術和系統(tǒng)上的成熟性,可以更好地滿足于軍事作戰(zhàn)和民用市場的需求,同時力求盡快尋找到技術合作和擴大市場的機會,擔負起重振烏克蘭航空工業(yè)的重任。
研制發(fā)展過程
自2009年起,安東諾夫公司一直在自行研制安-178運輸機。據該公司總經理兼總設計師德米特里·基瓦介紹,早在2009年8月19日,安東諾夫公司與伏爾加第聶伯集團在莫斯科航展期間達成一項協議,聯合研制一種加裝貨橋的安-158貨運型飛機,當時稱之為安-158T運輸機。
伏爾加第聶伯集團計劃建議研制人員設計一種先進的中型商業(yè)運輸機,并聯手拓展市場。該公司還有可能成為這種運輸機的啟動用戶。時隔兩年后,安東諾夫公司和伏爾加第聶伯集團在2011年8月舉行的莫斯科航展期間再次達成協議,聯合研制和共同推銷安-178運輸機。伏爾加第聶伯集團的總裁阿列克謝· 伊塞金表示,該公司的機隊目前還沒有18噸運載能力的運輸機,安-178運輸機在合適時間填補了適當位置。這樣,對于首批生產型運輸機來說,出現了暫定的啟動用戶。
同年,烏克蘭國防部也下令研制一種安-178運輸機的軍用型。于是,總設計師基瓦在2011年12月28日正式批準安-178運輸機的研制時間表,明確要求在2013~2014年間制造兩架原型機,一架用于飛行試驗,另一架用于在地面進行靜態(tài)和耐久性試驗。今年4月16日,首架安-178原型機在完成總裝后正式出廠,隨后開始了地面靜態(tài)測試和滑行試驗。目前,第二架安-178原型機正在制造之中,將用于承擔強度和疲勞試驗。

安178運輸機
5月7日,一級試飛員安德烈·斯帕希伯與一級試飛員、“烏克蘭英雄”謝爾蓋·托什紳駕駛安-178原型機升空,首飛持續(xù)了1小時5分鐘,降落在基輔西北部的戈斯托莫爾(Gostomel)飛行試驗基地。在首飛過程中,兩名試飛員和一名試飛工程師初步實施了一系列的系統(tǒng)測試,同時評估了基本飛行特性。據安德烈·斯帕希伯介紹,首飛過程非常成功,飛機給人留下非常出色的印象。

安178運輸機
在當今世界多國致力于發(fā)展新型戰(zhàn)術運輸機的背景下,安東諾夫公司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以廣泛使用的安-148/安-158系列支線飛機為基礎,只用了3年多時間就發(fā)展出一種噴氣式中型多用途運輸機,不僅可以廣泛用于航空公司的貨運服務,更重要的是能夠承擔各種軍用運輸任務,有望在中型戰(zhàn)術運輸機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