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從地理位置來看,白人的歐洲偏北了一些,大家看一下地圖,意大利半島的緯度基本上跟北京持平,更別說更北邊的德國和法國了,他們的位置就跟中國東北是一個緯度,但是大家看一下中國文明的發(fā)源地實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而同一緯度的歐洲這里則是地中海,沒有土地沒有人,文明自然不存在。而北京這一地區(qū)還是600年前的明朝皇帝為了更好的抵御草原民族加上奪權(quán)的原因才遷都到這里的,這個時候才慢慢的發(fā)展了起來,至于東北,遼東雖然兩千年前就開發(fā)了,但是僅僅局限于遼東半島,而且也從來沒有成為過文明很發(fā)達的地區(qū),至于再北邊的黑龍江流域則是滿清末期為了避免沙俄和日本移民入侵才開關(guān)移民的,1930年才達到了3000萬,1900年之前整個東北的人口包括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qū),人口最多也就300萬,要知道他的邊上就是引領(lǐng)世界文明五千年的中國哦。
那么為什么這個地方會發(fā)展不起來呢,中原王朝一般到了中晚期就會人口膨脹,土地兼并,會產(chǎn)生很多流民,如果東北真的適合生存,他們肯定愿意去那里開荒。這無非是兩點,第一這里長期受到草原民族的騷擾,民眾無法安居樂業(yè);第二點就是這里太冷了,中國是農(nóng)耕文明,中國曾經(jīng)的主糧幾乎很難在這里生長,就算生長也是一季熟,而且多半收成還不好,無法大規(guī)模養(yǎng)活很多人,這樣就無法形成文明城市,加上游牧民族經(jīng)常過來燒殺搶掠,因此這里形不成大都市,人口也無法增加(注:現(xiàn)在的玉米、小麥、番薯等產(chǎn)量高的農(nóng)作物都是明朝后期陸續(xù)從歐洲或者美洲傳入中國的,真正推廣開來實在清朝,不過清朝時期認為東北是他們的龍興之地,加上認為有一天漢人再出朱元璋,他們還可以退回東北,所以也一直禁止移民,不過就算允許了,對智商增長作用不大。)
不好意思,扯遠了,其實我想說,歐洲最溫潤的地方就跟東北是一樣的,非常的寒冷,雖然苦寒造就了當?shù)厝巳忝嬔、兇殘成性,并且生存能力非常強,但是一到冬天動不動就零下十幾二十度,他們就無法發(fā)展了,況且寒冷的冬天也會讓人懶惰,冬天有多少人就想躲在被窩里不出來就不用我說了吧。你出門,刺骨的寒冷會讓你的腦袋凍僵,會嚴重影響你思維的拓展,在零下十一二十度、甚至更冷的情況下,你所有的意識都對抗寒冷去了,根本沒有多余的腦細胞去思考其他的東西,除了生存所需、如此一來,就算過去幾千年,這種環(huán)境生存的人的智商也不會太高。
第二、在漢朝擊敗匈奴之前,歐洲那塊地方雖然有蠻族,但是大家都是半斤八兩,一場所謂的戰(zhàn)爭通常是幾百人斗毆罷了,要是有幾千人那真的會讓所有白人驚恐萬分了,大家看看現(xiàn)在歐洲人把斯巴達三百人都吹出翔了,還有什么木馬計,都是幾百人的,放在中國歷史上,那頂多算是鄰里糾紛,在中國每個幾十萬人對決,你好意思拿上臺面嗎?每個朝代的中末期的盜匪通常都有幾千人呢?所以鄰里糾紛,基本上都是拿著家伙對砍了,基本上用不上什么策略,特別是什么高深的計謀和策略了,幾千年不想這些東西,智商自然也就得不到開發(fā)了。所以說其實白人的智力會上升到中國人以下,黑人以上,完全是中國人打敗了匈奴人,這些人逃到歐洲,輕易的就橫掃了歐洲諸國,包括羅馬,這個時候歐洲人被震撼了,所以才有了“上帝之鞭”,不過與此同時,白人要想不被燒殺搶掠,自然要想辦法對抗,同學學習匈奴人,這樣他們的智商就得到了開發(fā),加上后來的很多草原民族被打敗就逃去歐洲,在威脅歐洲白人的同時,也帶去了很多中國的知識,兩千年下來,智力自然比兩千年前高了不少,不過比中國人還是略低,畢竟中國人進化了5000年,而他們只有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