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俄羅斯都有可以上艦飛行的教練機,正常情況下一名艦載機飛行員要先進行教練機地面模擬訓練,然后轉為教練機上艦訓練,再之后是使用真正的艦載機進行地面訓練,最終達到真機上艦。而我國目前因為教練機無法上艦導致了飛行員只能在地面模擬訓練后直接用真機進行訓練。
殲15目前的數量還很少,訓練消耗成本也相對教練機高很多,看似少了一個步驟,但是由于危險性提高,反而要增加其他步驟的訓練來彌補中間的空缺。因此中國急需一款專門訓練艦載機飛行員的艦載教練機,否則將對未來艦載機飛行員的培訓產生諸多不良影響。

美國艦載教練機
L-15獵鷹是我國洪都航空工業(yè)集團生產的目前國內最先進教練機,此型飛機具有整體氣動性能好、機動性能高、整機推重比大、使用壽命長、結構設計合理、制造技術先進以及任務使用彈性大和發(fā)展?jié)摿Ω叩膬?yōu)勢,在整體技術標準上與國外目前正在發(fā)展教練機達到同一水平。L-15采用四余度電傳操控系統,因此可以很好的模擬三代戰(zhàn)斗機的操控性。我國大可以在此款飛機的基礎上進行改裝,增加尾鉤,加強機體結構,增加機輪強度以達到能夠上艦的標準。

俄羅斯艦載教練機
由于遼寧號航母與俄羅斯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屬于同一級別艦體,因此我國也可以借鑒下俄羅斯的艦載教練機。目前俄羅斯為蘇-33搭配的教練機為蘇-25UTG型教練機,此款飛機系蘇-25強擊機改裝而來。事實上我國于2007年的時候就從烏克蘭進口過一架相關機型,想必在遼寧號立項之初海軍就考慮到了未來教練機的研發(fā)工作,只是可惜8年過去了,相關教練機我國一直都沒有出現過。鑒于我國國產航母的生產進度,我國目前至少需要近100名艦載飛行員才能滿足未來的配備。而目前只靠幾架單座殲15,也許需要十年以上才能達到培養(yǎng)標準。所以說,在目前國產教練機的改裝和研發(fā)繼續(xù)攻關的前提下,如果有可能從俄羅斯或者烏克蘭進口一個批次蘇-25UTG教練機,那么對于加速培養(yǎng)艦載飛行員將會帶來很大幫助。
這里順便一提,艦載機在著艦的時候,由于為了避免鉤索失敗,落地的一剎那不是要對飛機進行制動,反而要進行踩油門加速,以保證有足夠動力能夠復飛,因此若成功鉤住阻攔索,飛行員會承受巨大的載荷,這對飛行員的頸椎、腰椎和脊柱都會產生影響。同時由于慣性的作用,血液加速向飛行員頭部涌去,飛行員眼前會出現'紅視'現象。另外,由于遼寧艦上14度的滑躍傾角,飛行員在起飛時會產生加速撞墻的感覺,每一次起降,都是過鬼門關。他們面臨著比其他崗位高的事故風險,承受著日復一日的身體傷害,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保障我國航母早日形成戰(zhàn)斗力,以保衛(wèi)祖國和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