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稱,中國的抗戰(zhàn)大閱兵,有點像又一個亞投行,揭示的不僅是世界經(jīng)濟關系,更有重大的政治利益。至今確定出席閱兵的外國領導人中,鮮有西方領導人的身影。文章稱,其原因之一是許多國家都是“看美國臉色行事”。國際關系博弈正進入敏感時刻,一些國家領導人缺席北京的閱兵式,意在避免外界得出印象——它們拋棄美國,投入中國的懷抱。報道稱,值得一提的是,捷克總統(tǒng)澤曼成為目前出席中國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紀念的唯一的歐盟成員國總統(tǒng)。捷克總統(tǒng)發(fā)言人日前難能可貴地道出了其原因是,“這是主權的捷克共和國的主權決定”,這句話既表明了捷克總統(tǒng)出席中國大閱兵的決心,也道出了那些想來而不能來的國家領導人需要看美國“臉色”的心病。
9.3閱兵預演
9.3閱兵預演
中國戰(zhàn)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表示,外國媒體借誰來誰不來分析盟友關系的狀態(tài),是西方好事者一貫的解讀思路。俄羅斯普京來了,就大炒中俄攜手處于蜜月期;朝鮮金正恩沒來,就說中朝關系出了問題;韓國總統(tǒng)來了,日本沒來,就說韓國與中國關系還是近,美國與日本的軍事同盟更緊密。這些媒體的說法都是表象性的,不具有實實在在的依據(jù)。中國邀請的善意都發(fā)出去了,各國領導人是否來參加都有自己的考慮,畢竟各國領導人的時間安排都不一樣。那些領導人不來的國家,對中國抗戰(zhàn)紀念活動也并不意味著是一個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