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追星,粉絲一年花費2萬也不稀奇。記者調查發(fā)現,粉絲經濟已經制造出一條非?捎^的產業(yè)鏈,西四圖文制作一條街、西單華威和萬通商城等甚至因此改變了業(yè)態(tài)形式。
粉絲秘密
白領一年花兩萬全為追星
Nina,25歲,白領 ,職業(yè)粉絲,追星時間:3年
一年追星開銷:兩萬元
說起來,Nina的追星時間并不長,但說起明星周邊商品,她卻如數家珍。
Nina告訴記者,作為一個專業(yè)的追星族,熒光棒、明星的應援周邊商品、專輯、演唱會正版DVD、寫真、燈牌等,都是必備的。而購買這些的人,通常都是不看價格的,多貴都買。
在Nina一年兩萬多的花銷中,支出最大的一項就是演唱會門票,達到8200元,占整個追星支出的41%。
Nina的追星賬單(合計:20110元)
演唱會門票 8200元
演唱會交通、住宿費 7500元
燈牌 100元
熒光棒7支 500元
應援周邊(毛巾、環(huán)保袋、鑰匙鏈、頭飾一類)700元
明星代言糖果 300元
CD6張 540元
CD+DVD雙碟5張 1000元
韓版DVD2套 600元
韓版專輯2張 170元
寫真 500元
揭秘門票
第一排價格比票面價3倍
在所有追星的支出中,花在演唱會門票上的錢就占到了41%左右。Nina告訴記者,專業(yè)粉絲一般都會購買票價高、位置好的票,就為了能更近距離地接觸偶像。但是,要是買原價的,想要前排根本就是夢。
“08年第一次看演唱會的時候,什么都不懂,以為票務網站賣的最高價票就是最好的座位了。”Nina在2008年看了兩次演唱會,卻很納悶:買了最貴的票卻只能坐第十排。“票務網站答復說,他們只能拿到10到15排的,我就納悶那前幾排的票呢?”
后來她發(fā)現了其中的奧秘:“事實上,一般一線明星或者國外明星的演唱會都是指定一個票務公司代理,公司的內部人員卻把位置最好的票以遠高于票面的價格倒賣。這也成為部分票務公司賺錢的主要方式。”“一些一線的韓國組合最貴的票售價1680元,位置都是前十排,但第1排的票能被炒到5000—7000元,比票面價貴了3倍左右。而前5排的票價也達到了5000元左右,“你要是老實地在票務網站買1680元的票也行,就只能坐第十排。”
記者從周杰倫、李宇春、韓庚等多個一線明星的粉絲會和貼吧了解到,事實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買到高價票。如果通過后援會訂團體票,只能買到原價出售的票。一般后援會并不會買高價票,因為沒法跟訂團體票的粉絲們解釋為什么票價貴了那么多,所以只訂團體正價票,這樣位置就會相對靠后。
而購買高價票的,一般以散粉為主,他們大多通過各種渠道認識票務公司內部銷售人員,從他們手中買到高價票。
所以,要想買到好位置,花大錢是在所難免的,而粉絲大多明白個中規(guī)則,挨宰也心甘情愿。Nina一年花在演唱會門票上的錢,就高達8000余元。
揭秘產品
小商品沾“星”價格全翻倍
記者在萬通、西單等地看到,不少店鋪專門賣“明星周邊”產品,明星T恤、手機鏈、馬克杯、掛牌、照片、海報等,都成為了商家獲利的主要商品。
在西單華威四層記者看到,一家專賣日韓明星周邊商品的攤位里,擺滿了各類商品。一些人特意從這里大量采購明星手套、口罩、圍巾等應季周邊商品回去賣。“粉絲會的人一來都上百個地批。”在萬通新世界商城里專營明星徽章、T恤、擺件的張輝告訴記者,一場演唱會下來,該明星的周邊產品基本上“一掃而光”。“之前SJ的演唱會,我家店里所有徽章基本上都印完了,少說也得有5000個。”記者了解到,很多明星產品都是在普通的白徽章、白T恤、白色馬克杯上印上明星的圖案,而這印上“明星臉”的產品,也瞬間變成“明星產品”,價格翻番地往上漲。
記者發(fā)現,一個印有明星頭像或名字的胸章,售價5—10元,成本價卻只有0.25元。而一個印有明星圖案的水晶滴塑手機鏈,售價為10元,但在阿里巴巴上記者搜索發(fā)現,同樣材質的水晶滴塑掛牌,批發(fā)價格為0.8元—2元不等。
除了各類商場賺足粉絲鈔票以外,每到演唱會時,場館外都會早早地就聚滿了專賣明星周邊商品的攤販。據了解,生意好的一天就能賺萬元。
明星周邊商品暴利揭秘
明星周邊商品 成本價(元) 市面價(元)
徽章 0.25 10
T恤 10 45
手機鏈 0.8 10
馬克杯 2.5 25
燈牌40×50
單字 20 100
揭秘行業(yè)
做明星燈牌一年掙十幾萬
對于“鐵桿”粉絲來說,明星的燈牌是必不可少的“裝備”。記者選取了制作燈牌的行業(yè)作為了解“粉絲經濟”的一個窗口。
西四圖文制作一條街的工作重心近幾年逐漸由廣告制作向制作明星LED燈牌轉變。“制作燈牌是從這兩年才開始火的。”北京星火電子公司的老板劉朔告訴記者,以前店里主要是做企業(yè)外掛廣告燈箱這類的工作,但是現在的工作重心逐漸偏向明星燈牌。“去年一年做了一千多個燈牌,占整個銷售額的一半。”“從孩子們做的燈牌中就知道現在誰最火,以前是張惠妹,現在變成韓庚,去年光韓庚一個人的燈牌我就做了400多個。”北京創(chuàng)佳閃亮圖文設計工作室的魏英杰告訴記者,每到年末的演唱會季,就是孩子們扎堆做燈牌的日子。
魏英杰說:“現在一禮拜怎么著也能做幾十個小燈牌,這兩個月制作的燈牌數量有近200個。有的孩子可舍得花錢了,花1000多塊錢就做一個巨型燈牌。”記者了解到,最小尺寸的單字燈牌的價格在100元,按此計算,一些圖文制作公司僅明星燈牌一項年收入就能達到十幾萬元。
記者觀察
照單全收粉絲多盲目消費
從Nina一年購買的周邊商品來看,花在這上面的錢還真是不少。光是熒光棒就買了7支,總價500元。另外,CD、DVD、燈牌、寫真、應援毛巾、環(huán)保袋、偶像戴過的首飾、手表、代言的商品等,她也買了不少。
不過,當記者提到想要看看這些明星周邊商品的時候,Nina卻表示,有一些如手機鏈、首飾掛件、頭飾等商品,現在基本都找不著了,而CD、DVD、寫真等,也多數都沒拆封。
連她自己都承認,有一半都是一時沖動買下的,盲目消費占了一大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