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定位:個性獨立還是甜美可愛?
個性勇敢?還是甜美可愛?成了二輪選角中遇到的第一個大問題,這也成為“蘇菲”拋給制作團隊和演員的一個問題。讓原本充滿懸念的選拔過程一波三折,入圍的五位“蘇菲”有可能全軍覆沒。
很多看過《媽媽咪呀!》音樂劇或者電影的中國觀眾都認為劇中的主人公蘇菲應該是個甜美可愛型的女孩,中方制作團隊也認為甜美型的女孩在舞臺上會更有觀眾緣。但是在國際版導演保羅初步選出的五位蘇菲候選人中,個性化演員卻成為導演心頭好。這一點連被選中的演員也感到不解。“我覺得我演不了蘇菲,我長的一點都不甜美可愛,當我問導演為什么會讓我來試蘇菲的戲呢?他還反問我,你在質疑我們的專業(yè)性嗎?”
保羅表示,蘇菲應該是位勇敢個性的女孩,一位有個性的好演員,雖然容貌沒法改變,但是卻極具可塑性,可以駕馭好這個角色。
而中方制作團隊中的導演表示,演員與角色要有相似度,符合中國觀眾的審美標準。
西區(qū)標準:中國演員不習慣
“跟國內的音樂劇訓練方式很不一樣!不習慣,挺不習慣的。”許多受過專業(yè)音樂劇訓練的中國演員參加完“蘇菲日”的面試之后眾口一詞對這種差異表示出了一點不適應。
和同伴一塊來參加過首輪面試的小李說,“我們覺得自己外形,性格及聲音特點適合演中年角色,但是導演讓我們來試的卻是年輕人的戲。而我的朋友也遇到相似情況。我們跟導演溝通,他們對自己的專業(yè)性很自信,堅持他們的判斷沒有錯誤。”
最讓國內演員不習慣的是國際版導演一直在強調的“忘掉舞臺,忘掉觀眾”。“我們參加國內演出時導演一直強調讓我們不要忘記你演戲是給臺下的觀眾看,大家演出的時候要盡量給觀眾正面,說話的時候不要背對著觀眾。”一位演出過音樂劇《蝶》的女演員說,“但是導演保羅卻始終讓我在表演的時候忘記這些,不要假設臺下有觀眾。還讓我們三個人試演時背對觀眾坐成一團,小聲說話,這不像是在演舞臺劇呀。”
“老師教我們說,舞臺劇演出要夸張,因為不夸張的話臺下的觀眾感受不到你的戲劇情緒。”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班的一位同學也很不習慣地表示,“試演的時候導演不讓我們那樣表演,他要我們生活化,要自然。那樣觀眾看起來會有什么感覺?”
雖然,面試選手對于國際版制作團隊的招募方式有諸多不習慣,但是他們很慶幸有這個次機會,他們認為導演更像是給大家上了一堂珍貴的“大師課”。
終極名單:蘇菲可能從廢紙簍選出
通過蘇菲角色的候選人有五位,本以為五進一的結果當天就能揭曉,但是由于中外導演對于蘇菲的評判標準出現了兩極化分歧,“蘇菲”花落誰家卻成為一個最大的懸念。國際版導演保羅表示,考慮到中國觀眾的審美標準,蘇菲的人選將會從所有參加招募的演員中再選擇一遍。保羅甚至開玩笑說,那個大家都滿意的蘇菲,沒準是從廢紙簍里面選出來的。
其他角色的選擇相對明朗,由于還未跟演員簽訂演出合約,所以導演保羅拒絕透露最終敲定的演出陣容。但是他自信的表示,《媽媽咪呀!》中文版品質絕對不打折扣,演出時一定會讓所有充滿質疑的人,打消心中問號。
中方制作人田元表示:“通過這次招募中方制作團隊的思維觀念發(fā)生了變化,我們對《媽媽咪呀!》的故事、人物性格及角色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音樂劇國際制作。”
全程參與招募的中文版制作人大衛(wèi)欣喜地表示:“看到中文版蘇菲的招募我頗感意外,中國演員的表現讓人驚喜,就亞洲地區(qū)看,音樂劇演員整體素質都優(yōu)于韓國。雖然中文版的最終演員陣容還沒有確定,我可以很負責的說,中文版效果一定比韓文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