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戲曲導演藝術 爭議“話劇加唱”
李紫貴是中國戲曲導演學會的首任會長,生前曾擔任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及導演系主任。他6歲學戲,8歲登臺,10歲搭班,17歲開始從事導演工作,導演了40多部作品。其中《白蛇傳》、《破洪州》、《紅燈照》、《長生殿》等劇目常演不衰。10月22日,由中國戲曲導演學會與中國戲曲學院聯(lián)合舉辦的“李紫貴導演藝術研討會”在京開幕。不少曾經(jīng)跟隨李紫貴工作、學習過的導演、演員都提到了李紫貴導演對戲曲導演學的經(jīng)驗總結、工作中細致入圍,甚至針對演員的每個唱詞提示內心活動。在學習、總結李紫貴導演藝術手法的同時,不少專家、導演也參與了當下“大制作”、“話劇加唱模式”的利弊爭議。
談傳承講發(fā)展 體驗“宅導”軟件
此次研討活動立意在傳承老一輩導演藝術手法同時,也突出了“發(fā)展”。開幕式上,一套名為“舞臺虛擬導演創(chuàng)作系統(tǒng)1.0”的導演工作軟件正式亮相。甚至有專家開玩笑說:“以前是宅男、宅女,現(xiàn)在也會有宅導了。”原來,這套軟件能為導演前期案頭設計、遠程交流提供極大方便,可以通過很簡單方式建立舞臺模型,拖拽的方式從素材庫選擇不同的人物、舞美、燈光,從而進行虛擬彩排。據(jù)悉這種技術曾在08年奧運會、09年國慶活動籌備期,進行過虛擬彩排,極大節(jié)約了人力物力。根據(jù)這種技術開發(fā)的這套軟件最初是為動漫舞臺劇開發(fā)的,也兼顧了話劇、戲曲、舞蹈等,可以直接用于舞臺燈光模擬、角色虛擬編排、舞臺角色錄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