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易中天在某網(wǎng)站宣傳自己的新書《我山之石》時,和主持人聊著聊著,就冒出了“這個問題不要問了,太可笑了”“你可是讀書頻道的主持人!”這樣的話,被網(wǎng)友當場指責,易中天又在罵主持人了,并牽扯出老易前段時間做客北京衛(wèi)視鬧出的“毒舌門”事件。
在“網(wǎng)友的綁架下”,易中天首次正式回應了此事,表示,“在我看來這不是個事,我從來就是這么說話的。”
易中天做客網(wǎng)站又“罵人”
昨天,老易肯接受網(wǎng)站采訪主要是自己新出了本《我山之石》的書。“先秦諸子2000多年前怎么可能留下錦囊妙計,像三國演義里邊說的那樣,留了2000多年,然后一打開,還能派上用場,不可能的。”老易說,稱之為“我山之石”,這個石頭是你要拿來自己攻玉的,
與先前那本《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不同的是,《我山之石》的表達方式已經(jīng)變成了對話體,并且是自問自答式的,“我的很多火花都是自己跟自己擦出來的。”易中天洋洋灑灑地說。
這時,主持人問,“不擔心人家說你只是自己在自圓其說嗎?”
易中天就大笑:“歷來就有這種寫作方式,不要少見多怪。你可是讀書頻道的主持人!”主持人面露窘色。
“那您有沒有擔心,文壇的再下一輩,如果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會不會覺得很生澀?”顯然,這個問題也“難逃厄運”。“那沒有辦法的,哪個作家寫書會管到若干年之后?古人用文言文寫書還會想到2000年以后大家不讀文言文,他就不寫了嗎?這個話題太可笑了。”易中天說。
主持人又跟了一句,“但是古人還有一種著書立說的態(tài)度。”
“這個問題就不要問了。”易中天重申了幾遍。
這回,主持人只好自嘲地說:“有一位網(wǎng)友說,你看,主持人又被罵了。”
易中天最近怎么了?老愛罵人。
前段時間他做客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非常網(wǎng)絡(luò)》節(jié)目,不愿配合“愚蠢的問題”,一再拒絕回答問題,還稱要辦個主持人培訓班。林白、姜華兩位主持人幾度被噎到無語,相當尷尬。這期節(jié)目播出,編導并沒有剪去易中天發(fā)飆的段落,“問題很愚蠢”、“領(lǐng)導很弱智”等話都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一時間引發(fā)眾多爭議。
老易回應“這不是個事”
《非常網(wǎng)絡(luò)》那期節(jié)目播出后,“倒易派”聲勢很浩大。主持人董路在博客里,以《易中天,校長喊你回學校吃飯!》為標題譏諷易中天。董路寫道:“易教授從大學校園而來,既然混得還不錯,既然心理心態(tài)已難以自持,不如見好就收,打道回府。最后向被易中天冷嘲熱諷的兩位主持人同行表示敬意——你們雖沒有易中天教授有文化,比之卻擁有更多一份職業(yè)、寬容與涵養(yǎng)。”但易中天一直未作出過正面回應。
“我實在真的不想說這個事。”昨天,面對網(wǎng)友“糾纏”,老易還是三緘其口。
他的理由是:“在我看來這不是個事,在我看來很正常。有人說我是‘一夜成名后遺癥’,我看了肚子都笑疼了。拜托大家說話之前稍微做點調(diào)查研究好不好,我從來就是這么說話的。”
易中天說,以這樣的方式和主持人說話的人也不只他一個。“有一次湖北請了著名作家方芳,主持人胡一虎說今天請來一位漂亮的美女作家,方芳馬上一句‘你是不是挖苦我’給頂了回去,我們覺得跟主持人談話,可以像和自己家人或者朋友一樣很隨意地說話。”
易中天補充說:“在北京臺我又這么說了,至少主持人林白頻頻表示友好,我相信跟林白也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而且它能夠播出來,總會是經(jīng)過一道道審核的吧。當事人都沒當事,為什么別人要當回事呢?人家不急你急什么呀?我就不太明白這個事情。所以,我就不想說,我也覺得不必說什么。”
易中天請網(wǎng)友們不要就事論事,并感謝批評他的人。“我自己做CT可能都查不出來,他給我查出來了,謝謝。”
末了,易中天不忘補充上一個細節(jié),很巧妙很強大地“佐證”了自己——“有一個記者,他說我采訪過易中天,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讀者、觀眾提問,哪怕提得再不靠譜,他都是心平氣和非常耐心地做解釋,從來不發(fā)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