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高盛首創(chuàng)“金磚四國”曾是彼時市場新的希望,而近幾年“冉冉升起”的卻是一連串后起之秀——這些競爭者正在全球舞臺掀起新一輪新興市場風潮。
匯豐銀行提出,未來將屬于“靈貓六國”——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六國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為CIVETS,意為“靈貓”)。
然而“靈貓六國”并非首個“對手組”。“金鉆11國(Next-11)”在它之前就已早早進入賽場。所謂“金鉆11國”是指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亞、韓國、越南、土耳其、菲律賓、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和孟加拉國。而這一概念正是首創(chuàng)“金磚四國”的高盛資產管理部主席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近期的又一力作。
對這些人工術語不屑一顧的安石投資管理公司則發(fā)明了一個針鋒相對的縮寫詞——“水泥(Cement)國”,即“被排除在新術語之外的新興市場國家(Countries in Emerging Markets Excluded by New Terminology)”,旨在勸告投資者:投資應多元化而無需固步自封。
“金鉆11國”:人口僅次于“金磚四國”
奧尼爾曾幽默地坦言,提出“金鉆11國”的背后“并沒有偉大科學”——他僅僅是將“金磚四國”之后的11個人口最多的國家列出來而已。他笑稱,“金鉆11國”的概念只是為了回應那些無休止的問題:“為什么是這四國?為什么不是印尼、土耳其或墨西哥?”
話雖這么說,但如果看一下今年以來這些國家的股市表現(xiàn),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市場有多強勁:除越南以外,伊朗、孟加拉國、印尼、菲律賓、土耳其和尼日利亞從2010年初至今的股市都呈現(xiàn)出百分比兩位數(shù)的增長。
在強勁漲勢的激勵下,全球首只針對“金鉆11國”的基金也將出爐。
據(jù)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總部位于倫敦、以農產品和商品基金見長的Castlestone Management管理公司將在年底前推出一只專門投資“金鉆11國”的基金。該基金的靈感正是來源于高盛提出的這一構想。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在巴黎掛牌交易的一只名為Easy ETF的指數(shù)型基金也聲稱投資了“金鉆11國”,但由于流動性原因,目前這一基金僅僅投資其中的8國。
相比之下Castlestone公司的基金則會覆蓋全部11國:據(jù)該基金經理Arrash Zafari表示,約10%的資金將投資于韓國股市,65%投向墨西哥、印尼、土耳其和菲律賓,20%~25%投到埃及、越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另有5%投資于孟加拉國和伊朗。
Zafari認為,這些國家“確實擁有相同的基本面動力——人口眾多,而且大多仍在增長,并越來越富裕,他們的消費能力將越來越多地融入全球經濟”。
“靈貓六國”:優(yōu)勢一樣是人口紅利
而最新的競爭對手“靈貓六國”則來自匯豐銀行全球行政總裁邁克爾·蓋根(Michael Geoghegan)。
“靈貓六國”分布在三大洲,優(yōu)勢各自不同,但與“金鉆11國”一樣也有可觀的人口紅利,經濟發(fā)展路徑也各異,相比“金磚四國”而言這六國對原材料和出口的倚重程度相對較低。因而當之無愧地成為備受青睞的新興市場組合。
對于大部分投資者而言,“靈貓六國”幾乎就是“金鉆11國”的“輕量級”版本。
在“金鉆11國”與“靈貓六國”中最引人注目的國家是印尼。它以2.4億人口,1.13億勞動人口而高居“靈貓六國”之首,也是全球排名在中、印、美后的第四人口大國,這為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動能之一。據(jù)IMF預估,印尼GDP到2015年可達1.172萬億美元,5年增長率接近翻番,從而成為全球第八大經濟體。
首創(chuàng)這一概念的匯豐銀行可能會借此開創(chuàng)首只“靈貓基金”。匯豐全球資產管理宏觀投資策略總管Philip Poole日前表示:“我們總是在尋找發(fā)行新的基金。我們正在考慮明年將會發(fā)行何種基金,而這(“靈貓”基金)也在討論的選項之列。”
他認為,如果“金磚四國”與成熟市場是投資領域的兩個極端,那么“靈貓六國”這一概念就是中間地帶。
“水泥國”:人為組隊不如多元化投資
Castlestone公司的邏輯是:這只新的“金鉆11國”基金可以為那些目前的資產組合僅限于“金磚四國”或全球新興市場基金的投資者提供一定的投資分散效果。很多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一般都會以MSCI新興市場自由指數(shù)(MSCI Emerging Markets Free Index,簡稱MSCI EM指數(shù))作為對標基準,而該指數(shù)將78.8%的權重給予了“金磚四國”、韓國和南非等。
Zafari表示:“一般的投資者很少會做分散化投資。我們認為這項基金對他們現(xiàn)有的投資而言是互補的。”
不過,因對新興市場國家“組隊”成人工術語極為不滿,安石投資管理公司(Ashmore Investment Management)研究主管杰爾姆·布思(Jerome Booth)發(fā)明了“水泥國”,即“被排除在新術語之外的新興市場國家”。他表示:“如果你需要建一堵墻,你既需要磚頭(Brics),也需要水泥。”
“我一向無法理解為什么有人應該只投資11個國家或4個國家。這對我而言一點兒道理都沒有。人們應該多元化投資。”布思表示。
這位新興市場專家認為“金磚四國”的概念在向投資者推銷新興市場國家投資時確實能夠有效地幫助銷售,但他認為把這四國與其他新興市場區(qū)別開來,完全是一種人為的區(qū)分,并非它們之間存在一種很強的關聯(lián)。
前沿市場:增速或超現(xiàn)有新興市場
也許是為了呼應布思的“水泥國”之稱,“前沿市場”這一更加寬泛的概念應運而生。
所謂“前沿市場”,一般是指那些因為規(guī)模太小、流動性太差或是難以進入而達不到新興市場標準的市場。這些顯著的特點使得“前沿市場”股價波動更加劇烈,風險也更大。
MSCI的前沿市場指數(shù)(frontier-markets index)中包含了26個國家,即科威特、卡塔爾、阿聯(lián)酋、尼日利亞、阿根廷、巴基斯坦、阿曼、黎巴嫩、肯尼亞、哈薩克斯坦、越南、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孟加拉國、約旦、斯里蘭卡、羅馬尼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烏克蘭、毛里求斯、突尼斯、巴林、愛沙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立陶宛。
法國巴黎銀行全球新興市場股票總監(jiān)Gabriel Wallach在10月28日的投資者報告會上指出:“與新興市場國家相比,‘前沿市場’經濟體勢必會經歷高速而可持續(xù)增長的過程,對投資者而言也提供了一個分散化投資降低風險的機會。”
Wallach預計,前沿市場的經濟增速在2010年至2015年之間超過發(fā)達國家。其中卡塔爾、越南與尼日利亞甚至在同一時期內可能超過現(xiàn)有新興市場國家的平均增速,如印度和中國。
他指出,就像在10年前“金磚四國”概念剛剛興起時那樣,現(xiàn)在的“前沿市場”投資者也會受益于“先發(fā)制人”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