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阿斯彭思想節(jié)上,福特汽車首席執(zhí)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公開坦言中國電動汽車的發(fā)展令其"自慚形穢"。他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電動車的成本控制與技術水平已遠超西方同類產品,這是最讓我感到震撼的事實。"法利引用數據強調,全球70%的電動車由中國制造,中國在電池供應鏈和智能技術整合上建立了難以撼動的優(yōu)勢。
法利特別提到中國電動車的技術突破:"每輛車都集成了華為、小米等科技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成果。用戶無需手動配對手機,數字生活便能無縫銜接至車載系統(tǒng)。"他承認,福特當前無法提供類似體驗,部分歸因于蘋果、谷歌等科技巨頭未涉足汽車制造業(yè)。這一技術代差不僅體現在智能化層面,更反映在整車質量與駕乘體驗上。去年訪華期間,法利曾親自試駕中國品牌電動車,對其行駛質感和高科技配置深感震驚。
成本優(yōu)勢是中國電動車的另一核心競爭力。法利透露,中國車企通過獨特的電池化學技術(如磷酸鐵鋰電池)將成本壓縮至西方的一半,同時提升安全性與循環(huán)壽命。他回憶道,工程師拆解比亞迪電動車時展現的"優(yōu)雅且低成本"設計方案,令福特團隊深受觸動。這種高效制造能力正推動中國電動車快速占領全球市場,歐洲、中東及亞洲多國已成為其重要出口目標。
面對中國電動車的崛起,法利將其定位為"生存威脅"。他警告稱:"福特若無法在全球競爭中取勝,特別是電動車領域,將失去未來。"為此,福特已緊急調整戰(zhàn)略:放棄大型電動SUV等高成本項目,轉向開發(fā)小型電動車;探索與中國供應鏈合作以降低零部件成本;并將中國市場重心轉向商用車型。
更嚴峻的是,中國在核心材料領域的控制力加劇了競爭失衡。法利指出,中國掌握著石墨、鋰等關鍵電池礦產的加工技術和知識產權,而西方車企在早期享受中國市場紅利時,未能預見中國在電動化領域的長期布局。這種戰(zhàn)略遠見使中國從"被忽視者"蛻變?yōu)槠噺妵,甚至引發(fā)馬斯克等西方企業(yè)家公開承認其"最具競爭力"。
行業(yè)分析師認為,福特的困境折射出美國汽車業(yè)的集體焦慮。法利近期頻繁呼吁美國政府:"與其糾結于華為、TikTok等爭議,更應優(yōu)先應對中國電動車的沖擊。"他坦言,美國車企若無法實現電動車盈利,最終可能被迫"龜縮于北美市場"。這種緊迫感促使福特采取激進措施——將小米、理想等中國品牌電動車運回美國總部,要求高管團隊"體驗并學習中國標準"。
盡管福特股價年內上漲9%,其電動化轉型仍面臨巨大挑戰(zhàn)。法利主導的戰(zhàn)略收縮導致電動SUV項目取消,直接損失近20億美元,同時暴露出西方在充電基建、用戶教育等配套體系的滯后。對此,法利強調:"我們正在打一場必須贏的戰(zhàn)爭",其成敗將決定傳統(tǒng)車企在新能源時代的存亡。
這場競爭已超越商業(yè)范疇,成為全球產業(yè)格局重構的縮影。正如法利在阿斯彭思想節(jié)上的結語:"我們與中國車企的較量不僅是電動車的競爭,更將定義汽車產業(yè)的未來規(guī)則。"
BAT三巨頭:互聯網相關技術服務于實體經濟是大勢 近日,馬云、馬化騰已相繼發(fā)表公開信,分別指向新制造和產業(yè)互聯網帶來的新機遇,而李彥宏也發(fā)表觀點互聯網思維已經過時了,BAT三巨頭不約而同地棄網向實。 相關信息顯示,BAT棄網向實,最看重的依然是技術的第一推動作用。10月23日,馬...【詳細】
關于我們 | 保護隱私權 | 網站聲明 | 投稿辦法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友情鏈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網資訊中心 版權所有 |
![]() |
京ICP備05004402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