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世界第二大飲品,排名僅次于飲用水。可以說每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飲茶習俗。中國人的茶文化自不必說。在日本,人們對茶也極為推崇,那里的茶道可謂是專為茶舉辦的一種“慶典儀式”;在美國,冰茶很受歡迎,而南部的美國人則對甜茶情有獨鐘;在英國,“品茶時間”或“下午茶”是社交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少小說和電影早已把這種社交活動明確界定為英國的傳統(tǒng)。
|
|
盡管大多數(shù)人把茶當成大眾飲品,但幾千年來一直有許多學者認為茶還有藥用價值。近年來的研究證實了這種說法,認為茶具有多重養(yǎng)生功效。喝茶不僅怡神,還有助于降低癌癥和心臟病的發(fā)病幾率。
我們對茶的起源知之甚少。喝茶的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幾萬年前,可是直到兩千多年前才開始有文獻記載。在中國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神農氏和茶的故事。傳說在五千年前,神農氏統(tǒng)治中國。他精通科學和藝術。為了改善衛(wèi)生狀況,還下令讓全國人民飲用開水。
一次,神農氏在偏遠地區(qū)巡訪時,和他的侍從停下來休整。就在侍從煮水時,一陣輕風吹來,將附近灌木叢中的樹葉吹到水中,水的顏色逐漸變成了琥珀色。好奇的神農氏看到后,決定嘗嘗這水的味道,沒想到喝完后竟感覺神清氣爽,于是茶就這樣誕生了。
也許您從沒喝過茶,卻想多了解有關茶的知識;也許您有咖啡癮,想用茶來幫您戒癮(茶的咖啡因含量要比咖啡的少得多);也許您只是喜歡喝茶,想更多地了解這種飲品。本文中,我們將向您介紹茶的起源和種類,以及養(yǎng)生功效和泡制的具體步驟
茶可以分為四大類:綠茶、紅茶、烏龍茶和白茶。根據(jù)口感、氣味以及草藥成分的不同,茶的分類還可以更細。但在本文中,我們將簡單扼要地向您介紹主要的四類茶葉。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四類茶葉并不是按茶樹種類劃分,而是按其加工方式劃分,因此不同類的茶葉很有可能采自同一棵茶樹。
不管哪種茶葉,制作的第一步都是將茶葉從茶樹上摘下來。而為什么茶會分為四大類,每一類都有其獨特的色香味呢?這是因為它們的加工方式各不相同。
![]() Craig Hanse 攝影| Dreamstime.com 供圖 日本最高峰富士山下綠油油的茶田。 |
和葡萄酒一樣,茶的味道和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生長環(huán)境。雖然茶樹可以在從海拔0米到2100米的任何地方生長,但種植在多雨地區(qū)(年降雨量約為1,000mm)的酸性土壤上的茶葉口感最好。
全球擁有大型茶葉種植園并可以大量生產茶葉的國家有30多個,其中最大的四個茶葉生產國是中國、印度、肯尼亞和斯里蘭卡。大部分茶葉都是手工采摘,以保證較高的茶葉品質——機器采茶往往太過粗糙,容易損壞茶葉。茶葉一年可以采兩季——早春采“第一茬”,夏季采“第二茬”。為了讓茶樹停留在生長的早期階段,茶農會不斷修剪枝葉。采茶時,茶農一般只采每株茶樹頂端枝條上的兩片茶葉和一朵花苞。
![]() Bayu Harsa 攝影|Dreamstime.com 供圖 茶農一般只采茶樹頂端枝條上 的兩片茶葉和一朵花苞。 |
采下足夠數(shù)量的茶葉后,茶農會迅速把這些“寶貝”茶葉送到茶葉種植園的茶廠里。茶廠的選址一般都緊挨著茶葉種植園,因為茶葉一摘下來就會立即開始氧化。氧化是茶葉知識中重要的一條——在茶葉生產過程中,一定要密切監(jiān)測茶葉的氧化過程,因為它將最終決定茶葉的種類和品質。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氧化。
氧化隨處可見。當您切開一個水果,讓它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氧化反應就會發(fā)生——您會發(fā)現(xiàn)水果的顏色逐漸變成褐色或黑色。汽車生銹其實也是一種氧化反應,只不過后者聽起來更順耳。氧分子會和任何物質發(fā)生反應,不管是自行車上的金屬零件還是蘋果的果肉。一般情況下,蘋果的果皮會保護果肉不與氧分子發(fā)生反應,但如果蘋果長期暴露于空氣中,氧分子會不斷“腐蝕”果皮。對于水果或汽車而言,氧化不是什么好現(xiàn)象,但對于某些類別的茶葉來說,它可是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