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huán)球網10月5日消息,13年前,臺北幾位保釣人士經過周詳策畫與嚴格訓練,募款買了架飛機,飛往釣魚島海域準備空降釣魚島?上,最后因為一具發(fā)動機起火而不得不飛返迫降,功敗垂成。
據(jù)“中時電子報”報道,最近釣魚島風云又起,當年策畫這起行動的魯國明接受專訪,披露這樁鮮為人知的故事。1996年,臺灣和香港愛國志士試圖以船只登上釣魚臺,但均遭日艦驅離。住美國加州的魯國明,想到跳傘空降點子。他打電話到臺北,找到1994年單機飛越太平洋的退役空軍中校王仲年,王一口答應,規(guī)畫就此開始。
魯國明把自宅抵押并籌募款項,買了架1954年出廠的Beech 18型雙引擎飛機,送廠加裝長程油箱及導航等設施。王仲年赴美接受飛行訓練,志愿人員王光華、李衛(wèi)華、張國灝等也赴美接受傘訓多達20余次。相關人員討論后,決定申請由菲律賓蘇比克飛往韓國濟州島的包機航線,中途轉向飛往釣魚島實施空降。
依構想,飛機將在接近釣魚島時下降盤旋,第一圈投擲煙霧彈以測量風向、風速,第二圈則跳傘;空降后,機長仍在釣魚島海域盤旋,以及早發(fā)現(xiàn)日本自衛(wèi)隊動向,并及時告知空降人員。機長另一任務是吸引自衛(wèi)隊注意力,以掩護島上行動,等到飛機僅剩最低油量時,再向臺北松山機場申請緊急狀況技術落地。
空降人員著陸后,將鏟除日本右翼團體設立的燈塔、日本國旗看板等標志,改置“中華民國國旗”、媽祖像等。而為了有效鏟除日方標志,空降設備包括鎂粉(燃燒后產生高熱,以融化燈塔鐵架)、鋼鋸、噴漆設備等。
空降人員如遇日本自衛(wèi)隊又無法脫離時,不做暴力抵抗,僅宣讀并遞交主權聲明書。如遭日方拘捕,反倒可達國際宣傳效果。1996年“9·18”他們下定決心,經近一年周密籌畫,1997年8月由加州起飛,經夏威夷、馬紹爾、塞班、抵蘇比克?战等藛T從臺北出發(fā)前往蘇比克會合。另也安排快艇在基隆外海待命,配合空中行動,隨時前往釣魚島突襲搶灘,并待命救人。
這項“1997年夏天的不可能任務”,在9月2日清晨展開,然而起飛20分鐘后,左引擎突然失火,王仲年不得不關閉左引擎并緊急呼叫,同時立刻返航,這項任務也不得不劃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