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的這次出事,是緣于醉酒后駕車。一個醉字,讓筆這者想起了宋代的梁山好漢武松。武松是喝了十八碗酒,醉了以后不顧“三碗不過崗”的忠告上了景陽崗的。當(dāng)他遇到了猛虎以后,以他求生的本能和借著酒性,揮拳打死了老虎。結(jié)果,他名揚天下,一直流傳至今?闪趾J欠裨@樣想:武松醉酒能馭得了虎,我就不能醉酒駕得了車?不管他想與不想,他畢竟在醉酒后造成了2死8傷的重大事故。武松醉酒打虎后是披紅掛彩游街,而林海醉酒駕車后是鋃鐺入獄?磥,當(dāng)今的官員學(xué)武松醉酒并不值得。
人生一旦醉酒,即將大禍臨頭,嚴(yán)重的就會與死相關(guān),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古人造字時,將“酉”字旁邊加了一個“卒”字。這個“卒”字,有死的解釋。所以,醉酒了,既有醉生夢死的意思,也有離死不遠的警告。林海雖然自己未死,但他撞人致死。他自己已是獄災(zāi)臨頭,也逃脫不了醉生夢死之嫌。若問武松在醉酒后怎能不然,那完全是武松以死相拼,獲得了意外的取勝,實屬死里逃生而矣。
如此一說,我們的官員們大概可以相信:確實是不能醉酒的。官員醉酒,弊端多多。其一,敗壞形象。那種“上午是包公,下午是關(guān)公”的面部形象,讓老百姓看了是很討厭的。其二,敗壞作風(fēng)。官員喝酒,多是公款請吃,迎來送往,吃喝玩樂,損了公家,壞了作風(fēng)。其三,權(quán)力交易。有些官員的吃請,則是由大款們掏腰包的。俗說“宴無好宴”。在紙醉金迷,觥籌交錯中,一筆筆私下交易就能成功。其四,貽誤工作。一醉酒,有人如濟公,或是瘋瘋顛顛,不知南北;或是呼呼沉睡,不辯生死。如此,怎能工作,怎談提高工作效能?
官員醉酒,有害而無益。但愿官員們能從林海的慘痛教訓(xùn)中警醒過來,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fēng),做一個清正廉潔、形象高大的人民公仆?傊,醉武松之戲,千萬不能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