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官布扎布認為,網(wǎng)絡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閱讀的目的性比較強,讀者在讀書后會理解和消化書籍的內(nèi)容,也有理性判斷和理性思考的機會,好書需要細細地閱讀,慢慢地品味。而網(wǎng)絡圖書通常會采用鮮艷的色彩、突出的插圖甚至以音樂搭配來刺激讀者的感官,適合于快速閱讀。閱讀一般都是在輕松狀態(tài)下進行的,看過的內(nèi)容不易記憶。而且它必須借助一些硬件支持,如計算機、智能手機,還需要一個固定的場所,無法像書本那樣可以隨時隨地閱讀。因此讀者應該客觀全面地看待網(wǎng)絡閱讀的興起,要在電子閱讀和傳統(tǒng)閱讀之間正確取舍,使之達到一種共生共榮的局面。讀書是一個人特別是年輕人心智培養(yǎng)、性格塑造、人生觀引導的重要方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關鍵是要將讀者拉回到讀書中來。學校、家庭乃至全社會都應該營造一種科學讀書的氛圍,對讀者尤其是青年人的閱讀行為進行合理引導。
延伸閱讀
1972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fā)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nèi)粘I畈豢苫蛉钡牟糠帧?/p>
設立世界讀書日的建議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靈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qū)的“圣喬治節(jié)”。節(jié)日期間,加泰羅尼亞地區(qū)的居民有贈送玫瑰和圖書給親友的習俗。
1995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以鼓勵人們閱讀,以及紀念那些為促進人類社會和文化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人。4月23日在世界文學領域具有特殊意義。世界文學巨匠莎士比亞、塞萬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維加都于1616年4月23日逝世。莫里斯·德呂翁、弗拉基米爾·納博和曼努埃爾·梅希亞·瓦列霍等著名作家也都在4月23日出生或辭世。
為提高公眾對閱讀的興趣和促進圖書出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在“世界讀書日”的框架下發(fā)起了“世界圖書首都計劃”,并宣布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為2001年的“世界圖書首都”。此后,每年都有一座城市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圖書首都”的稱號。今年“世界圖書首都”為黎巴嫩首都貝魯特。
(本文來源:北方新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