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該型航母要起降垂直升降的飛機和原裝的艦載機,而當時中國要發(fā)展自己的艦載機,其次因為戰(zhàn)斗裝備過多,導致航母甲板長度不理想,最終沒有采用。直到第四艘“瓦良格”的到來。“瓦良格”擁有超大的飛行甲板和非常小的艦島,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巧妙,可以起降大型艦載機沒有一點問題。但是他的中國路沒有前幾位那么順了。

“基輔”級航母
1995年,“瓦良格”號退出俄羅斯海軍的編成,并以償還債務為由送給了烏克蘭。烏克蘭迅速地找到了出售“瓦良格”的潛在對象—中國。但美國進行了干涉,想買個中國可以,但是要將艦載武器裝備,雷達所有設(shè)備全部拆除,否則,就會遭到民主的制裁。在美國的壓力下,“瓦良格”的艦載武器裝備被拆卸一空。除保留上層建筑外,幾乎成了一個空殼子。

“瓦良格”號航母
1999年,烏克蘭終于與澳門一家“旅游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協(xié)議,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旅游有限責任公司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的理由是,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游設(shè)施。“瓦良格”坎坷的回家路開始了。
1999年,在下水11年和停建8年之后,“瓦良格”坎坷的回家路開始了。啟航前根據(jù)買方要求,在艦首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xiàn)了英文“圣文”字樣。同時,烏克蘭與中國方面為其擬定了穿越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地中海和達達尼爾海峽的航線。然而,當準備啟航時,從土耳其傳來了禁止“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