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建立之后,研制火炮是開國領(lǐng)袖直接關(guān)注的大事,當時我國還裝備著大量落后日式火炮 我國的技術(shù)實力還不行就從當時能接觸到到的蘇式火炮為基礎(chǔ)做出了仿制的決定。1952年做出制造第一批19種制式兵器的決定。而122mm榴彈炮是15種仿制兵器中的一種,即仿制前蘇聯(lián)1938年式M-30式122mm牽引榴彈炮。
1953年起,127廠開始按照蘇聯(lián)技術(shù)資料仿制122mm榴彈炮。僅用了一年多時間,仿制的122mm榴彈炮就研制成功,并于1954年定型,并正式命名為1954年式122mm榴彈炮,簡稱54式122mm榴彈炮。
54式122mm榴彈炮于50年代中后期裝備部隊,用以取代各種日式炮。本炮系由蘇式M-1938式改進而成,使用汽車牽引。是步兵師、軍(集團軍)屬炮兵團基本火炮。每團2-3營(炮24-36門)。70年代開始逐步退役,為54-1式取代,F(xiàn)均已停產(chǎn)。
54-1式122mm榴彈炮:火炮采用手動螺式炮閂;制退機、復進機分別布置在炮身上、下部;瞄準裝置由58式瞄準鏡、58式周視瞄準鏡組成。該炮配有殺傷爆破榴彈、燃燒彈、煙霧彈、照明彈。圖為蘇聯(lián)原版的M30火炮
該炮戰(zhàn)斗狀態(tài)全重2450千克,火線高:1200毫米 身管長:2670毫米 初速:515米/秒 最大射程:11800米 最小射程:3400米 直射距離:600米 最大射速:5-6發(fā)/分 高低射界:-3度-63.5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49度。炮班人數(shù):8人
54式152毫米榴彈炮,1955年研制定型的152毫米牽引火炮,系仿制前蘇D-1型152毫米榴彈炮(蘇軍二戰(zhàn)后期至70年代的師級支援火炮)圖為蘇制D1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