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3代戰(zhàn)略核潛艇開始出現了!這是最為經典的一代,美國人從1962年到1966年在短短5年的時間里建造了31艘“拉斐特”級。該艇裝備了16枚“北極星”A3彈道導彈,射程達到了4600公里。美國人組成了龐大的核反擊力量。
而蘇聯人發(fā)展的第一代戰(zhàn)略潛艇,并不是核動力的,而是利用常規(guī)潛艇艇身,直接放上三個導彈發(fā)射管裝置,臨時“攢”出了這么一個東西。
北約給了這種潛艇一種優(yōu)雅的代號“高爾夫”,俗稱G級,它攜帶的導彈射程只有150公里到450公里,而且只能水面發(fā)射。就連普通的戰(zhàn)略巡航也根本不行。
蘇聯為了趕追美國核潛艇的威脅,拼命的研制出了第一代核潛艇H級,首艘于1958年開始動工,1960年服役。但是由于該艇是搶工搶出來的,所以故障不斷。該艇攜帶的彈道導彈只有可憐的三枚,并且只能水面發(fā)射,來后改進的H級終于實現了水下發(fā)射,但是射程只有1420公里。
這個時間段蘇聯不具備戰(zhàn)略反擊能力,到了1964年蘇聯8艘H級潛艇全部服役,但是這8艘也只有24枚導彈,和美國5艘“華盛頓”級、5艘“伊桑艾倫”級和10艘“拉斐特”級,一共20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可攜帶320枚“北極星”導彈無法比,甚至都無法提供戰(zhàn)略巡航任務。
這個時間段蘇聯只能是有限震懾,因為它裝備的核潛艇必須跑到美國近海才能對美全境進行核打擊,這種情況在戰(zhàn)爭爆發(fā)后機會很小。
戰(zhàn)略核潛艇數量的高潮
時間進入上個世紀70年代,蘇聯策馬揚鞭的追趕美國海基力量,這個時候蘇聯開發(fā)了兩種;鶑椀缹,一種是SS-N-17,為單級固體推進劑,該彈裝備了Y-II這一艘潛艇上。
另一種SS-N-18液體兩級推進導彈可以達到了6500公里,這是蘇聯潛地導彈技術第一次達到了洲際,由于精度較差,圓差概率達到了1.4公里,所以不能打擊軍事目標,只能打擊美國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