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母艦除了與之配合的航天戰(zhàn)斗機,本身也可搭載一定的武器裝備。既包括如常規(guī)導彈、核導彈、攔截導彈、密集陣武器等當代武器,也可擁有激光武器、等離子武器、電磁軌道炮等新概念兵器,從而打造成能攻能守的太空霸王。不過,承載的武器越多,航天母艦的體積和重量也就越大。
而如何讓這么個大家伙到太空遨游,卻是個麻煩事兒。不具備空天性能的航天母艦,可以通過火箭直接發(fā)射上天,但這種模式受制于火箭本身的運載能力。另外,也可以將航天母艦的各個部分模塊化,分別發(fā)射到太空,再進行組合拼裝。
由于高居外空,航天母艦可以避開大部分地面和大氣層武器的攔截,輕易到達敵對國的領土上方,然后使用導彈攻擊地面目標。對于敵方的固定軌道太空設施,航天母艦也可以通過變軌接近,然后用自身佩帶的武器將其擊毀,或者放出所攜帶的小型航天戰(zhàn)機進行攻擊。
當然,由于本身的功能復雜、體形龐大,航天母艦很容易成為敵方太空武器的靶子,單獨生存能力有限。美軍將海上航母編隊的思路用到太空,在他們的計劃中,一個航天母艦戰(zhàn)斗群應包括1艘航天母艦、4艘航天飛機、2艘太空拖船、1個軌道燃料庫和一個太空補給站。其中,航天母艦作為指揮中心和航天戰(zhàn)機的支持平臺,航天飛機作為太空戰(zhàn)主力,其余艦只擔任機動和物資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