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稱,吸引外國公司的并不僅僅是財政收益。工業(yè)區(qū)雖然位于偏遠的農村,但是招工卻并不難。
薩納雷蒂估計,附近村子里至少有20萬可雇用的年輕人。工業(yè)區(qū)的廠房內,真可以看到不少這樣的人。
西瑪·尼赫拉(Seema Nehra)是“毛絨伙伴”(Pals Plush)的負責人,該公司為“環(huán)球影城”、“沃爾瑪”等生產玩具。尼赫拉說,他們公司80%的雇員都是第一次當工人、是女性。
中國貨印度造
尼赫拉說,“他們來自農村,最開始我們要提供培訓。但是,他們很能適應縫紉、組裝玩具的工作。”
這也是印度希望向世界推銷的—年輕、廉價的勞動力。印度人口三分之一年齡在35歲以下,今后10年內,印度就業(yè)年齡的人口將超過其它任何一個國家。
報道稱,制造業(yè)巨頭富士康以生產蘋果手機著名、目前在中國雇員超過100萬人。印度各個方面的吸引力已經(jīng)說服富士康向印度投資200億美元、建立至少10家工廠。
中國貨印度造
不到一年前,富士康開始在這里為一些中國品牌組裝產品,其中包括小米。富士康說,收益非常大。
富士康印度負責人賈恩(Manu Jain)說,“在我們這一行,利相當薄。如果我們從國外進口產品—不管哪個國家,比如中國—從下單到收貨,一般需要四到五個星期。如果我們在印度制造同一產品,交貨期可以縮短到兩到三個星期。這樣,節(jié)省的成本相當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