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巴基斯坦陸軍現役中有50架左右的俄制米-17系列通用直升機,但這批為數不少的直升機在巴基斯坦陸軍中所扮演的角色卻有些尷尬,受制于自身偏西方、偏中式的裝備體系以及俄羅斯并不到位的后期保障,這批直升機的完好率與實際使用效果并不好,如果再引進在巴基斯坦缺乏技術根基的米-35武裝直升機,無疑將極大加重巴基斯坦的裝備維護、使用壓力。更為重要的是,需要隨同米-35武裝直升機引進的大量俄制彈藥幾乎都已裝備了印度陸軍,印度對其的技術特點與使用效果相當熟悉,這無疑是巴基斯坦很難接受的,而這一點實際上也是巴基斯坦不太可能選擇,或日后過于倚重“蝰蛇”武裝直升機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源于中國的更重要的原因,巴基斯坦得益于中國在軍備出口與研發(fā)方面的大力支持與影響,其對裝備國產化以及未來的技術發(fā)展前景相當看重。一款裝備的引進不僅要有益于當下戰(zhàn)力的提升,更要有益于本國相關技術水平的提升,這是其粗苯的鄰國可望而不可即的重要腦力。就這一點而言,米-35武裝直升機作為米-24武裝直升機深度挖掘潛力的產物,不僅其整體技術框架已經較為老舊,其代表的俄制武裝直升機技術也已裹足不前多年,與目前領先世界的西方武裝直升機技術體系差距相當明顯。有鑒于此,米-35無疑是諸多選項中,最不適合巴基斯坦的,而出于同樣的原因,中國的武直-10盡管并不完美,但卻是巴基斯坦的最佳選擇。
武直-10:是速食也是大餐
對于巴基斯坦而言,其對于武裝直升機有著近期與遠期的雙重期望。即近期:期望通過裝備一定數量的高性能武裝直升機盡可能縮短印巴之間的裝甲戰(zhàn)力差距,同時能承擔在復雜山地,尤其是巴阿邊界復雜環(huán)境中對恐怖分子的打擊任務。遠期:期望通過對武裝直升機的引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核心技術,使本國具備獨立維護、升級武裝直升機的能力,同時能自給、升級、改進、研發(fā)武裝直升機搭載的各類彈藥,進而整體提升本國整體的直升機技術水平(類似以色列與美制F-16戰(zhàn)斗機的關系)。從這兩個角度而言,盡管武直-10目前并不完美,但卻是最有能力滿足巴基斯坦這兩方面需求的裝備。

就近期需求而言,武直-10盡管在性能上較“阿帕奇”存在一定差距,但作為基本同級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卻具備掛載8至16枚重型反坦克導彈進行集群攻擊的能力,與西方武裝直升機同級的航電系統也使得日后的性能拓展變得相當容易。這些技術特點使武直-10不僅具備克制中小型裝甲集群的能力,還可掛載多種彈藥適應不同作戰(zhàn)環(huán)境。就遠期需求而言,盡管武直-10目前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在動力、彈藥、航電等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完善的空間,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完全可帶領巴基斯坦一同完成。這樣不僅能使巴基斯坦更深入、更系統、更快的了解頂級武裝直升機的技術特點,更重要的是為日后單獨使用、升級以及子系統研發(fā)奠定技術基礎。
相比美俄武裝直升機,中國的武直-10還是最不會卡脖子的裝備,中巴之間久遠的堅固友誼使得巴基斯坦絲毫不用擔心中國會在關鍵時刻斷絕技術供應。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中國目前正相當積極的將武裝直升機應用在包括兩棲作戰(zhàn)在內的更廣泛的范圍之中,而這無疑也相當有益于豐富巴基斯坦發(fā)展武裝直升機的相關經驗。由此可見,對于巴基斯坦這樣一個對武裝直升機需求比較迫切的國家而言,武直-10既是解決眼前需求的速食,也是能夠提升烹飪水平的饕餮大餐。還有什么是比這更好的選擇呢?








